都江堰市行政地图

都江堰市概述

基本概况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省东南距成都市48km。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早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灌县改市以都江堰命名,说明都江堰水利在该市所占位置的重要。
 【面积】1208平方千米
 【人口】60万人(2003年)
 【行政级别】县级市, 市人民政府驻灌口镇
 【邮政编码】611830
 【电话区号】028
   都江堰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获得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市内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众多,旅游设施完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青城天下幽”之称的青城山距都江堰16公里,是中国道教发祥地;青城山-都江堰已被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龙池-虹口自然保护区距都江堰景区24公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完成于秦惠文王时,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都江堰渠首工程位于市区西北部,灌县改市以都江堰命名,说明都江堰水利在该市所占位置的重要。都江堰初创于古蜀国开明王朝时期,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缘,介于东经103o25'42"~103o47',北纬30o44'54"~31o22'9"之间。东西宽54km,南北长68km,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全市山地丘陵面积占65.79%,平坝面积占34.21%。地势从高山、中山到低山再到平原逐级降低,海拔592~4,582米,相对高差3,900米。都江堰市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华夏构造体系,跨成都平原和龙门山地区两个不同自然地理区,地貌单元属岷江冲积扇一级阶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山地、平原、水域面积大体为6:3:1,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自然环境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成都平原的西北边缘,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位。市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山地,东南为成都平原,境内山岳、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大约为“六山一水三分田”。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岷江出山进入平原处,是由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设计建造的。工程“深作滩、低作堰”,以“无坝引水”为特色。岷江经此枢纽後,除金马河继续为干流外,另分了六条河流灌溉农田,成为“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繁荣基石,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气候资源 都江堰市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历年最冷月平均气温4.6oC,最热月平均气温24.4oC。平均年降雨量为1,243.80mm。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年际总量变化不大;在空间分布上不均匀,由东南向西北,幅度在1,100~1,800mm之间;雨季平均开始于5月21日前后,平均结束于9月14日前后;一次降雨持续最长日数20天。区内主导风向:NW,C,风向频率(%):12、41,最大风速:17米/秒,平均风速:1.3米/秒,本地无台风出现。年平均最大相对湿度80,最小相对湿度75,月平均最大84,月平均最小60;年平均最大绝对湿度15.2,最小绝对湿度14.3,月平均最大绝对湿度32.4,月平均最小绝对湿度2.8;30年来的气象监测表明,都江堰市空气湿度指数低于成都市各区(市)县。历年平均气压933.7,极端最高气压958.7, 极端最低气压912.2;最热季节的平均气压925.9,最冷季节的平均气压938.7,雨季气压928.0。全年晴天日数120天,阴天日数95天,雾天日数7天,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016.9小时,历年平均雷暴日数28天。

历史沿革

       都江堰市的历史可追溯到在夏禹时代称“导江”,传说夏禹治水导江至此而得名。都江堰市原名灌县,因灌江得名。因地处都江堰首,故名灌县。据《今县释名》:“汉文翁穿漕江灌溉,谓之金灌口,唐因置灌宁县,孟蜀改灌州,明改县。”。一说今县城古名灌口,战国秦李冰治水,江水自此以灌平陆,为灌之口而名。三国蜀汉置都安县,北周又增置清城县。唐代两县分别改名为导江县和青城县,元合并为灌州,明降州置灌县。1988年,撤销灌县设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1994年,获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称号。城区靠近都江堰渠首,分布着许多文物古迹和传统名居,有二王庙、安澜索桥、城隍庙、伏龙观、灵岩寺、千佛塔等重点文物。
    都江堰市始建于蜀汉,因地处都江堰首,故名??之金灌口,唐因置灌宁县,孟蜀改灌州,明改县。”一说今县城古名灌口,战国秦李冰治水,江水自此以灌平陆,为灌之口而名。
    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灌县设立都江堰市,以李冰父子建造的都江堰而得名。
    1999年,都江堰市辖灌口镇、蒲阳镇、石羊镇、玉堂镇、幸福镇、中兴镇、柳街镇、聚源镇、天马镇、崇义镇、龙池镇、青城山镇;胥家乡、驾虹乡、金凤乡、向峨乡、土桥乡、安龙乡、两河乡、大乐乡、徐渡乡、沿江乡、民兴乡、青城乡、大观乡、白沙乡、麻溪乡、虹口乡。
     2000年,都江堰市辖12个镇、16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21980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灌口镇:75059、幸福镇:122728、蒲阳镇:26163、聚源镇:30985、崇义镇:26460、天马镇:29936、石羊镇:26377、柳街镇:21828、玉堂镇:20894、中兴镇:26620、青城山镇:10287、龙池镇:6155、胥家乡:26340、驾虹乡:12307、金凤乡:14404、向峨乡:14350、土桥乡:12397、安龙乡:11347、大乐乡:11477、徐渡乡:16524、沿江乡:15006、民兴乡:13389、青城乡:15671、大观乡:10761、两河乡:4721、白沙乡:8472、麻溪乡:5511、虹口乡:5820。
     2004年9月8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民政[2004]41号)同意都江堰市撤销青城镇及麻溪、金凤、驾虹、土桥、沿江、徐渡、大乐、两河8个乡。将原青城镇所属行政区域并入青城山镇;青城山镇人民政府驻原青城镇场镇正中街。将原麻溪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紫坪铺镇;紫坪铺镇人民政府驻紫宽街。将原金凤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蒲阳镇;蒲阳镇人民政府驻和平街。将原驾虹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胥家镇;胥家镇人民政府驻石龙上街。将原土桥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崇义镇;崇义镇人民政府驻官家花园。将原沿江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柳街镇;柳街镇人民政府驻五一村。将原徐渡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石羊镇;石羊镇人民政府驻政府街。将原大乐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安龙镇;安龙镇人民政府驻海棠路。将原两河乡所属行政区域并入大观镇;大观镇人民政府驻双风路。

行政区划

      都江堰市辖17个镇:灌口镇、幸福镇、蒲阳镇、聚源镇、崇义镇、天马镇、石羊镇、柳街镇、玉堂镇、中兴镇、青城山镇、龙池镇、胥家镇、安龙镇、大观镇、紫坪铺镇、翠月湖镇.2个乡向峨乡、虹口乡,49个社区委员会、333个村委会;面积1208平方千米,人口密度495人/平方千米。

物产资源

      农业有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籽、药材、蚕桑等多种农产品,是国家发展茶叶、川芎、红梅、黄柏、杜仲、厚朴、猕猴桃生产基地。
   有野生植物2000多种,有川西植物园之称。
   辟有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