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朔县行政地图

阳朔县概述

基本概况

     阳朔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桂林市区东南面,地处东经110。13'-110。40',北纬24。38’—25。04’之间。隶属广西桂林市,位于漓江西岸,风景秀丽。建县始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距今已1400余年。县城距桂林市区65公里,距自治区首府南宁445公里。全县总面积1428.38平方公里,辖6镇3乡,114个行政村(居)委,总人口30万,居住着汉、壮、瑶、回等13个民族。县人民政府驻阳朔镇,邮编:541900。代码:450321。区号:0773。拼音:Yangshuo Xian。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高度概括了阳朔的自然风光在世界上所占有的重要位置。“山青、水秀、峰奇、洞巧”,为天下四绝。
   县内旅游资源可分为一环、二带、五景区。阳朔百里山川,处处奇山秀水,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被誉为“中国旅游名县”。
    阳朔自然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19.1C,气候温和宜人。有耕地30余万亩,林地80余万亩。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苎麻质量特优,沙田柚、金桔、板栗、柿子产量和出口量最多,在广西占有主要地位。地下有丰富的铅锌矿、大理石矿、重晶石矿等。
    阳朔水路上溯桂林,下达梧州、广州,常年通航。县城距桂林市区仅65公里,有二级混凝土公路(属321国道线)相连,铁路、民航可依桂林与国内外大中城市相通。县内有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程控电话装机达1万门,直通国际国内;电力资源充沛。
   阳朔人心灵手巧,制作的大量书画作品、画扇、大理石、滑石制品、山水盆景、文化衫、戏剧脸谱、仿古陶器等工艺精湛,畅销国内外旅游市场;阳朔人民热情好客,现每年接待中外游客145万人次;已引进外资开发项目20余个,总投资4亿元。
 
 
历史沿革

      阳朔县始建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以北有阳朔山(亦名海洋山)得名,并建治于现在的阳朔镇。民国时期,属桂林专区。1949年阳朔解放,建立人民政府,仍属桂林专区。1981年7月1日划归桂林市管辖,为市辖县。
 
 
自然地理

     全县地势东北部和西南部较高,属土山地带。自西北至东南的宽阔地带较低平,属岩溶地貌。中部和东南部为丘陵地带。县境内喀斯特石山平地拔起,群峰林立,海拔在100至500米之间,最高峰1700多米。
 
      气候特征
    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区,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受海洋气候影响,年平均温度19。C,年平均降雨量1640.2毫米,相对湿度80%。
 
 
行政区划

      2002年,阳朔县辖普益乡、杨堤乡、金宝乡、葡萄镇、高田镇、福利镇、兴坪镇、白沙镇、阳朔镇,有汉、壮、瑶、回、苗等13个民族,总人口298769人。
      自然资源
      阳朔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旅游资源尤为丰富。全县有大小山峰数万座,其中有名山峰数十座;有大小河流17条,著名的有漓江阳朔河段(全长69公里)、遇龙河、田家河、金宝河、大源河、乌龟河;大小岩洞30余个,著名的有黑岩、莲花岩、来仙洞等;矿产有铅、锌、铜、铁、铝土、汞等金属矿和石灰石、重晶石、大理石、朱砂、粘土、河沙、山沙等非金属矿。阳朔植被极好,国有大源林场万余亩,全县森林覆盖面2002年达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