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市行政地图

宜州市概述

基本概况

        宜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北,龙江中游。东与柳城、柳江两县接壤,南与忻城、都安相连,西与河池、环江,北与罗城等市县为邻。市域面积3869平方公里,其中中山、低山面积占27.47%,丘陵面积占58.80%,台地面积占3.53%,平原面积占 10.20%。全市辖7镇14乡(其中2个瑶族乡),下设204个村民委员会,6个居民委员会,2589个自然屯。市府驻地沿铁路南至广西首府南宁市344公里(公路266公里)西北至地区行署驻地河池市72公里(公路76公里),东至柳州市89公里(公路 125公里)。市境国道323线、黔桂铁路贯穿东西部。境内国道、省道、市道、乡道及专用公路35条,共679.42公里,有火车站 11个。1999年,全市实现村村通电、通公路、通广播电视目标。宜州市自然环境优越,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宜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1696.9小时,年平均气温在 19.6一20.2摄氏度之间。市境地形特点为南北高,中部低,自西向东倾斜,属半山半丘陵地区。
 
人口民族

     人口 全市人口59.86万。其中农业人口50.09万,主要居住有壮、汉、瑶、苗、水等少数民族,其中壮族占总人口74.01%,汉族占总人口16.86%。
 
   农 业
   宜州市是广西农业大县(市),现在已被列入广西西部开发区域县(市),全市辖7镇14乡,总耕地面积69.2万亩。主要农产品是水稻、玉米、甘蔗、桑蚕、沙田柚等。
   宜州已形成粮食、蔗糖、桑蚕、水果、畜牧水产五大生产基地,并且又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广西粮食自给工程县(市),是广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县(市)。
 
   全市按区域的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划分为五个农业经济区,即东部四个乡镇以 生产优质粮为主,经济作物为辅;西部五个乡镇以经济作物、多种经营为主,林果为辅。南部七个乡镇以蔗桑为主,林果为辅;北部三个乡镇以林(竹)果、药材为主,旅游为辅;中部两个乡镇以蔬菜生产为主。
 
   蔗 糖 业
   宜州市是广西蔗糖生产主要基地县市之一,蔗糖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农民增收、经济发展、财政增长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主要栽培品种有桂糖 11号、新台糖 10号、16号。蔗区涉及17个乡镇,130个行政村,种蔗农户7万户,蔗区涉及人口35万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70%。宜州市有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宜州市糖业集团公司怀远糖厂两家制糖企业。
 
   中英合资的广西博庆食品有限公司以其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管理技术,2000年3月15日该公司通过了英国劳埃德质量认证公司 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成为中国首家获得国际权威认证的制糖企业。
 

城市建设

     宜州地理条件优越,境内交通便利,西南出海大通道的两条大动脉——黔桂铁路、323国道线路及岔罗城路支线在宜州纵横贯行。其中铁路在境内全长 103公里,在8个乡镇通过,有车站11个。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以国 道、铁道为干线、连接各乡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1993年撤县改市以来,加快了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建设的步伐,环城公路于1994年5月底全线通车,龙江二桥于1996年竣工并已投入使用,新修了城中东路,城中西路、公园东西路、公园西路、山谷路、环城路、南北大道、塘中路等十多条街道,总长46公里。先后建成了君怡大酒店、宏升都大厦、建行大厦、工行大厦、正宜商场、烟草大厦、国税局大厦等一批具有现代气息的大型建筑,开辟了安康新村等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居民住宅小区,以及下枧、龙舟岛等风景名胜区。占地28.65亩的刘三姐音乐喷泉广场已投入使用。投资1.3亿元的叶茂电站已投入并网发电,投资800万元的长岭变电站和投资3000万元的土桥引水工程已全部竣工。
     宜州市城区卫生保洁面积达41万平方米,有环卫工人256人。目前市区路灯线路长72.5公里,共有5720盏照明灯,18个品种,每天亮灯10个小时,并实现了会星街、会东街等小街小巷的亮化,路灯亮率保持在98%以上,确保城区实现亮化;宜州市日供水能力达到9.5万吨,达到中等城市的供水能力,并实现城市无电供水。
     工商贸易 宜州市已建成各类市场 60个(包括交易点17个),市场总面积170863平方米,国有商业企业224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家,全市市场年成交额4.5亿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年11.85亿元,全市商品销售总额超过9.20亿元。现全市在册企业1284户,其中法人企业127户,营业登记企业758户,注册资金共 54757万元。
    宜州市经过多年的实践,工商管理??,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市场管理,除建立健全各类市场规范管理制度外,积极推进市场管理“l2345”工程,实行“一顶帽子”管理市场,加大对"三乱"行为的打击,实行"经济户口"管理,推行市场巡查制和开展市场专项治理活动。宜州市成立了市场监管巡查中队、“3,15”投诉举报中心、经济检查中队、各工商所还设立“3,15”投诉举报中心站和若干名巡查员,专门负责 辖区内的巡查监管工作。近年来,通过这些组织工作,有力地打击了非法与违法经营及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强化了监管,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被群众誉为消费者的“保护神”。同时,全市对市场建设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加快了以国家、社会、个人三级市场体系的建设,促进了城乡商品流通的发展。并且,实行“同等化”,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公平竞争氛围。
 
    乡镇企业 宜州市现有乡镇企业 15013家,其中集体企业 115家,私营企业265家,个体14633家,从业人数48998人。
    宜州市乡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形成农业、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旅游、饮食服务等七大行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矿冶、建材生产现成为乡镇企业的主导产业。
      煤矿、锰矿采选业
      二、有色金属冶炼业 全市目前有有色金属冶炼企业6家,均为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的规模。广龙冶炼厂主要产品为精锑、硫化锑和铅锑合金;富达冶炼厂主要产品为粗铅;洛西焊剂厂HJ431、HJ250、HJ350焊剂材料,经国家船检局检验均达到或超过标准。
       三、建材业 1、全市共有红砖企业48家,具有年产标准红砖40471万块的生产能力。 2、钢材生产企业1家,即福宜金属制品厂,年生产线材4000吨。
       四、造纸企业 有以废纸为原料的造纸厂3家,具有年产1万吨各种规格色纸、包装纸、卫生纸的生产能力。
       五、烟花炮竹企业 有烟花炮竹集体企业 3家,年生产能力在 12242箱,产值达307万元。
       六、农副产品加工业 宜州市东方罐头食品厂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经深加工后供出口国际市场的农产品生产企业,是河池地区农产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有日产60吨罐头的生产线4条及配套设施,计划年产罐头 10000吨,其中以法国豆罐头、蘑菇罐头、竹笋罐头、马蹄罐头为主。
      扶贫工程 近年来,宜州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坚持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国家补助为补,自筹为主”的原则,动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通过大会战的形式,大兴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共兴建农村人畜饮水工程3175处,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建造地头水柜2893个,修筑村级公路13条122公里,修复水毁村级路10条71公里,架设高压线16条78公里,行政村通电率达100%,建地面卫星广播电视接收站114个,到去年底全市实现了村村通汽车,通电和通广播电视的目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科教文卫【科 技】 宜州市科技局是市委、市政府主管领导科技的职能部门,几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区党委提出的“三大战略、六大突破”重大决策及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1234610”的工作思路,全面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充分发挥其先导作用,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一是市委、市政府对科技工作十分重视,专门成立科技工作领导小组,从市到乡(镇)村都建立了科技管理体系,每个乡(镇)都设有农技推广站、畜牧兽医站、农机站、林业工作站;209个村委会都配备有农科员,完善了科技管理体系和农业社会化。
      二是以超前的意识率先在开办电脑培训,建立“广西国家重点星火培训基地宜州工作站”,至今共举办计算机培训班86期,培训科技人员、国家公务员近3000人次,提高了高科技适应和应用能力,日前又成立了"宣州市科技信息中心",并组织了10个乡镇上网发布农产品信息,并在网上进行大宗农业交易,促进了农业产品的流通,依靠科技达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是围绕"支柱"产业,引进新技术,实施科技项目。 近几年来,应用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成果促进传统农业向“双高一优”农业转化,先后推广了近20项的先进农业适用技术,获得粮食年年丰收。如今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85%以上,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宜州已发展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广西蔗糖、桑蚕、水果、畜牧水产基地。
       四是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了广西宜州市农业综合开发特种繁育基地。该基地距市区5公里,全场占地面积85333平方米,其中宿舍办公用房 3000平方米,果场 39666平方米,养殖场 42666平万米。拥有固定资产257万元。目前养有良种公猪、母猪,如长白猪、杜洛克、大约克;禽类有蓝孔雀、七彩山鸡、鸳鸯鸭、纯种乌骨鸡、瑶鸡、中华宫廷黄鸡、良种风花鸡、广东马冈鹅、本地塘角鱼、七星鱼;新建果场种植有澳洲??红茹、双季板栗、反季荔枝、巨型台湾四季番石榴等珍奇品种都已初具规模。还同时千亩蜜桃基地,将成为宜州市另一个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
 
     宜州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997年通过广西“两基”评估验收。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7%,小学毕业会考双科合格率、中、高考成绩均位于河池市前列。高中办学规模逐步扩大,以民族职业学校为龙头的中等职业教育成绩显著。成人教育形成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宜州市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得到落实,重教支教兴教蔚然成风。全市逐步形成依法兴教,依法支教的良好风气。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办学思想逐步实现由单一的文化、升学教育转到教育要为振兴当地经济服务,为促进社会进步的轨道上来。
   【文 化】
    宜州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建置始于公元前111年即汉武帝元鼎六年,当时定名周县。自公元630年即唐代贞观四年始,均为历代州、郡、府、路、司等行政地区的治所,也是历代显要名流,迁客骚人任职、迁滴、考察、羁旅之地。 在先贤的影响下,在浓郁文化气氛的熏陶中,历代宜州人刻苦习文,勤奋读书,先后有几十人留下著作文集。同时,宜州还是著名的彩调之乡。
     如今的宜州建有学校200多所,全市有协会学会等组织11个,会员近400人,乡镇文化站20个,村屯文化室、文化乐园82个;还建有体育中心,广播电视台、卫星地面接收台、文化中心、电影剧院、歌舞厅等文化设施多处,出版有《宜州报》、《宜州文学》、《山谷诗苑》、《宜州文史》等刊物……这一切,极大地推动了宜州的文化事业的发展。
    【卫 生】
     宜州市现有31个国营卫生单位和200多个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其中市级医疗卫生单位11个、乡镇卫生院20个。开设病床总数541张。有医技干部643人,占职工总数80.3%,初级职称 383人,中级职称253人,副主任医师以上高级职称7人。大中专以上学历生占医技人员总数97.7%。有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所205个,乡村医生372人,村屯妇幼保健员529人。形成以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枢纽,集医疗康复、预防保健、计划生育、健康教育以及医学继续教育培训为一体的较为完善的城乡三级医疗卫生网。
     改革开放以来,宜州市政府对卫生的投入逐年增加,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建设速度加快,医疗保健功能增强,医技队伍和病床位数都比解放初期增加了几十倍,B超、C T、多功能彩色电视诊断仪、心脑电图仪、大型无痛碎石机、纤维胃镜、以及现代化监护系统等高新科技产品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同时拥有整套疾病控制、计划免疫、妇幼 保健等先进技术设备。乡镇卫生院普遍建设了新楼房,改造了住院环境,成为与乡镇中小学相媲美的一道农村景观。
     矿产资源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锰、石灰石、褐铁,汞、磷、硫铁矿、水晶、重晶石、耐火石、大理石、石膏、方解石、硫磺等。其中煤层藏量约4678万吨,锰矿藏量 约1640万吨,品位一般在 28-40度之间。石灰石质量上乘,更是取之不尽。
 
     水能资源宜州境内大小河溪295条,主要有龙江及其支流临江河、中洲河、洛寿河、五拱河及习江支流都良河等11条。理论蕴藏量28.48万千瓦,已开发利用9.6万千瓦,共建成大小水电站80处,其中装机容量较大的有拉浪电站5.1万千瓦,洛东电站4.5万千瓦,叶茂电站3.75万千瓦。
 
   土地资源全市土地总面积519.89万亩,基中平地(包括台地)71.31万亩,丘陵305.45万亩,山地143.13万亩。土地利用现状中,耕地面积68.54万亩,宜粮荒地19万亩,有林面积124万亩,宜林荒地66万亩,应封山育林地 15万亩,草场119万亩,养鱼水面积2.7万亩。
 
特产

      宜州物产丰富,除水稻、玉米、小麦、黄豆等粮食作物外,有蓄积量为194万立方米的林木和多种竹类及其产品,同时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还是广西商品粮、蔗糖、沙田柚、桑蚕和鱼类生产基地。其土特产主要有沙田柚、果蔗、桑蚕茧、红兰酒、槟榔芋、红瓜子、扁柑、甜杨桃、黑豆、黄豆、乳鸽、油鱼、船丁鱼、龙江芝麻剑鱼、黄蜂鱼、明灯寨烟叶、魏村马蹄,苏村莲藕、古龙梨、文昌碎咸菜等。野生动物有麝香、穿山甲、蛤蚧、果子狸、蛇类。

 旅游资源 


      会仙山风景
 位于宜州市白龙公园内。景区有会仙山、白龙洞、百子岩、雪花洞、百丈深井岩、 炼丹岩、白云庵、翼王点将台、烈士陵园、江北石林、山谷祠等景点。
    明崇祯十一年(1638)徐霞客入境旅游考察,踏勘白龙洞、龙隐洞等37处山洞与江河,历时30天,对境内景观赞美不绝。登会仙山(北山)雪花洞俯瞰城区时,写下“俯瞰旁瞩,心目俱动。忽幽风度隙,兰气袭人,奚啻两翅欲飞,更觉通体换骨矣。”会仙山风景区1984年被辟为白龙公园。
    临江河风景区  临江河风景区北起样贝乡拉托村畔,南至三江河口与龙江河交汇,河道全长37公里,含下枧、古龙、祥贝三个河段。河水碧绿,山水交融。沿河群山叠翠,古洞罗列。该景区于 1988年10月与白龙洞同时列为广西风景名胜旅游区。
     南山风景区 南山风景区在城区南郊2公里处,有摩崖诗刻数十处。主要景点有:南山寺、龙隐洞等。
     九龙山风景区 九龙山景区在城区南3公里,九龙山因有九峰相连婉蜒若龙,故得名。主要景点有丹霞岩、九龙洞等。
    三门岩风景区 三门岩风景区,位于城区北3公里处的良村后。数峰列峙,其中一峰状若昂首雄狮,狮之腹部峭壁下岩洞罗列。主要景点有三门岩、状元山。
       古城峒景区 位于宜州市城北郊3公里的木棉村后,1255年建造。此处群山环绕,皆峭壁悬崖,四面如铁,内可容万灶,外可扼咽喉,牢不可破,险不可夷,故号“铁城”,后称古城峒。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墙东西两端对峙的两山崖壁上各刻有一碑,东面山崖是《铁城记》,碑高300厘米,宽 195厘米,刻于筑城的当年,该碑主要是记载建筑铁城的经过;西面山崖是《铁城颂》,碑高359厘米,宽230厘米,刻于铁城竣工后的次年三月,系地方人为歌颂云拱筑城的功绩而作。东面山腰有一洞,洞门上刻“紫霞洞府”四个大字,还有金银岩、凉风洞和“飞泉石井”。从外古城往东为马安村,莫马安山东麓建有“歌仙庙”,庙后山腰有明代参将威振的赞景诗生根石刻碑。
      仙女岩风景区 位于城区西南9公里的岩口村后,古称观岩。岩中有“仙女临浴”景。岩道纵横曲折幽深,全程1000多米,岩前有潭水一泓,碧绿清澈,与岩内地下河相通。潭外有参天古榕,荫蔽水潭。岩口外部绝壁数丈。游人可沿岸道拾级探胜,亦可泛舟入岩浏览。洞中有洞,上可通青龙山腰,后可通白虎山。
   岩前旧有西原太子庙,纪念唐代苏仕评父子。今庙己毁,古碑仍存。左为凤凰岭;有清代提督统领杨安隆墓。岩口村有清进士汤廷诏祖屋,代表一方建筑之特点。1988年,仙女岩附近的岩口和马驷两个自然屯的农民自发集资 10万元进一步开发仙女岩。1996年9月,电视连续剧《刘三姐》曾在此拍摄。
     德胜风景区德胜风景区位于城区47公里的德胜镇境内。主要景点有:鸣琴山、大风光山、德胜古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