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村区行政地图

马村区概述

基本概况

邮编:464171 代码:410804 区号:0391 拼音:Machun Qu

马村区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太行山南麓。地理坐标为北纬35°16′,东经113°17′。全区总面积121平方千米,总人口14万人(2002年)。

地势海拔87.7-299.4米。北部为山区、丘陵区,中、南部为平原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4.5℃,平均降雨量600mm,蒸发量1700-2000mm。

经济状况

泊头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运河槽运而得名,始建于东汉,初兴于隋唐,1946年泊头解放后设立泊头市,1949年隶属交河大县管理,1982年国务院决定恢复泊头市建置。
  1983年5月,交河县撤销,其辖区并入泊头市,形成现有建制。泊头市面积1006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3个街办处、657个行政村,总人口55.6万,耕地面积95万亩。其中,城区17.8平方公里,市区人口18万。
  2004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完成55.5亿元,入统工业81家,增加值5.8亿元,利税收入2.18亿元,财政总收入2.76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17.9:49.4:3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5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373元,全市存款总额50.4亿元,贷款余额达到28.27亿元,用电量3.28亿元,工业用电量8714万度。2004年泊头在全国2012个县市中,按基本竞争力比较,位居510位,在全省136个县市中2003年排50位,2004年能进位到40多位,在沧州排第6位。泊头到目前为止已获得“铸造之乡”、“鸭梨之乡”、“汽车模具之乡”在内的九个国家及省级荣誉称号。
  泊头是一个工业基础雄厚的县级市,农业特色也比较明显。现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工业总产值88亿元,增加值24.84亿元。工业主要有三大支柱特色产业,包括铸造产业、汽车模具产业、环保产业,还有机械,纺织,服装,化工,电子等,门类齐全。在全市人民的努力下,泊头已经形成了铸造、环保设备、汽车模具、果品业等四大特色产业。

纵观历史,泊头作为一内地小城.因其所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经前人的辛勤耕耘,曾孕育出令人称道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特别是建国4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泊头人民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风雨同舟、艰苦奋斗,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使古老的泊头成为运河沿线的一颗明珠。
毋庸讳言,在前进的道路上,也曾走过不少弯路,经历过不少的曲折和困难,留给我们的思考也是多方面的。较为频繁的政治运动诸如“反右”,“文化大革命”等,曾直接影响了境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大轰大擂、镐运动式的经济运作如“大跃进”等,则给经济建设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计划经济下的大量行政干预,也大大制约了基层人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发挥。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后,仍有不顾实际效益的盲目投资,造成经济过热等,特别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未能制止人的思想素质的滑坡等等,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
鉴古明今,继往开来。泊头人如何立足于现实,谋求经济腾飞和发展?尽快完成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转换则是当务之急,从而破除传统体制的束缚,使逐渐认识到“贫穷不足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泊头人民更为放开手脚,竞争创新。改变传统的数量型、外延型、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增加有效投入,实施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特别是要加大科教投入,重视人才,利用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以保证经济建设的发展。
认识市情,发展优势,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铸造之乡”,雄厚的工业基础是我们的忧势,但由于经济循环不畅,工业增长基本上还是建立在原有结构基础上的,伴随着生产增长速度的加快,企业产品积压大量增加,加之管理落后,经济效益下滑,企业经营困难增大。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适合市场需要的”高、精、尖”拳头产品和项目,(历史上主要靠技术输出而闻名的铸造工业,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注重工艺的“高、精、尖”尤为重要。)如何在扩大企业自主权的同时,提高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素质,减少盲目投资,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是促进市境工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鸭梨之乡”,连年增长的农业经济是我们的优势、但农业发展小的不平衡状态,西部地区土地效益的低下仍需我们努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在”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乡镇企业迅速崛起的同时,农业的基础地位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大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力度,是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的有力保证。80年代后靠“东果西移”“以果兴农”战略发展壮大的传统果树业,不可否认为市境农业经济撑起一有力支柱,但在注重发展规模的同时,注重提高其品质更为重要。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建设,解决好农民一家一户干不了和干不好的事情,是稳定农业,发展农业的又一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