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行政地图

嘉善县概述

县人民政府驻魏塘镇嘉善大道126号,邮编:314100。行政区划代码:330421。区号:0573。拼音:Jiashan Xian。基本概况
 嘉善,位于中国长江三角洲东南侧,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是浙江省接轨上海第一站,总面积506.6平方公里,辖11镇,至2007年年底,全县常住人口约70万(本地户籍人口38万,外来常住人口32万)。境内水网交织,物产丰饶。民风淳朴,六千年前已有先人在此生息,素以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文化之邦名扬天下。
 嘉善,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是国家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市)和“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嘉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具有嘉善特色的现代化农业三色产业带,为传统农业注入了生机;木业、电子电声、机械五金和纺织服装,成为工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古镇西塘的保护和开发,吸引了海内外广大游客纷至沓来,成为文化旅游的一个亮点。
 嘉善,面向世界,确定了“经济强县、文化名县、现代化新城”的发展目标,以丰厚的的历史文化底蕴、江南水乡特色和现代文明结合的人文环境为基础,努力把嘉善建设成为城郊型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外向型工业生产加工基地和水乡田园式休闲度假基地,成为环境优美的工贸型、现代化省际边界“窗口”城市。
 自然地理 嘉善县地处太湖流域杭嘉湖平原,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江浙沪两省一市交会处,东经120°44′22″——121°1′45″、北纬30°450′36″——31°1′12″。境域轮廓呈田字形,东邻上海市青浦、金山两区,南连平湖市、嘉兴市秀城区,西接嘉兴市秀洲区,北靠江苏省吴江市和上海市青浦区。全县总面积507.68平方千米(县土地详查数),其中陆地占85.71%,水域占14.29%。县城魏塘镇东距上海市90千米,西至杭州110米,南濒乍浦港35千米,北接苏州91千米,处于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平均高程3.67米(吴淞标高)。
 
 嘉善县境内东西流向的有太河泾港、大寨河、圩水港、贺汇港、斜塘,南北向的芦墟塘等河流流经镇域,是西水东泻的主要泄洪通道。汾湖,系湖州至上海的“湖申乙线”航道。
 汾湖
 
 汾湖位于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交界,东西长6公里,南北长3公里,一半属浙江、一半属江苏。汾湖古称分湖,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分界湖。总面积9700亩。
 嘉善位于北亚热带南缘的东亚季风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宜于作物生长,但地处沿海中纬度地带,气候变化明显,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主要的灾害性天气有暴雨、连阴雨、干旱、寒潮、大雪、大雾、高温和台风。
 历年平均气温15.8℃,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3.7℃,极端最低气温-10.8℃,出现在1977年1月31日;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39.6℃,出现在2007年7月25日。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平均初日3月30日;夏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的平均初日6月9日;秋季,日平均气温低于22℃的平均初日9月28日;冬季,日平均气温低于10℃的平均初日12月6日。。
 历年平均初霜日11月14日,终霜日3月25日,平均无霜期233.6天。平均初结冰日11月29日,年平均结冰天数39天。
 历年平均降雨量1155.7毫米,最多年份雨量1683.4毫米,出现在1999年;最少年份雨量695.1毫米,出现在1978年。年平均降雨日138.5天,日最大降水量167.6毫米,出现在1977年8月22日。全年有两个相对雨季和干季,4~7月是第一个雨季,其中4~5月为春雨,6~7月为梅雨,7月中旬~8月中旬处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高温少雨;8月下旬~9月是第二个雨季,受台风和冷空气影响,雨量明显增多,10月起降水减少,成为第二个少雨时段。历年平均降雪日数7.8天,1月最多,达3.5天。最大积雪深度22厘米,出现在2008年2月2日。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1927.3小时,其中,1~2月最少,平均在125小时以下;而7~8月最多,平均在210小时以上。
 历年平均风速3.1米/秒,瞬间风速≥17米/秒的大风平均每年5.4天。历年出现的最大风速35.5米/秒(12级),出现在1987年3月6日。
 历史沿革
 因旧有迁善六乡俗尚敦庞,少犯宪辟,故曰嘉善。
 嘉善县历史悠久,从境内大往圩、独圩、张安村等文化遗址出土的文物证实,早在 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时期已有先民在沼泽开田,种植水稻和饲养牲畜。明宣德四年(1429)三月,巡抚、大理寺卿胡概巡视江南后,以地广赋繁奏请划增县,翌年三月二十八日敕分嘉兴县东北境之迁善、永安、奉贤三个完整乡和胥山、思贤、麟瑞三乡之部分置嘉善县,定治魏塘,隶嘉兴府。“因旧有迁善六乡俗尚敦庞,少犯宪辟,故曰嘉1863),太平天国曾在境内建立地方政权。
 民国元年(1912)废府,嘉善属钱塘道。16年道废,直属省辖。21年全省设12个县政督察区,嘉善属第二县政督察区,次年仍改称第二区。26年11月被日军侵占。28年成立浙西行署,次年改为第十区,嘉善隶属浙西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37年4月,属第一行政督察区管辖。
 1949年5月11日嘉善解放,隶属浙江省第一专员公署,11月改属嘉兴专署。1958年11月21日嘉善县建制撤销,并入嘉兴县。1961年4月9日恢复县置。1983年8月,实行市辖县制,嘉善县隶属嘉兴市。
 
 经济概况
 嘉善是第一批沿海开放县之一,2007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1.42亿元,增长16.4%,按当年年末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6500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完成财政总收入23.15亿元,增长2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1.02亿元,增长2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44亿元,增长17.6%;进出口总额18.81亿美元,增长30.6%,其中出口13.60亿美元,增长2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26元,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10121元,增长13.9%。
 大力开展招商选资,实际利用内外资均创历史新高,全县合同利用外资5.41亿美元,增长7.5%,实际利用外资3.28亿美元,增长33.7%,引进县外内资23.38亿元,增长49.8%。引资质量进一步提升,全年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达22家,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增资达18次,引进5000万元以上的内资项目达48个,新批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类外资项目数占全县总量的50.7%,富士康项目成功签约落户。民营经济取得新发展。全年民资项目实现投资42.17亿元,占全县总量的56.9%。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8.58亿元,增长15.5%。消费需求保持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33亿元,增长17.0%。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突出服务业招商,分别在上海和香港成功举办服务业项目推介会,新增服务业企业307家。积极推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17个市、县服务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85亿元。加快旅游业发展,接待境内外游客350.13万人次,增长20.8%,旅游业总收入25.85亿元,增长22.5%
 
 交通
 嘉善有着优越的交通条件,沪杭铁路,沪杭高速公路,申嘉湖高速公路,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连接线,亭枫高速连接线,320国道,都穿境而过,即将建设的沪杭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沪杭磁浮铁路和嘉通高速公路,也都将经过嘉善,相信不久之后,嘉善将成为长三角的交通枢纽.
 
 浙江最大的台资集聚区
 截止到2006年9月底,全县累计批准设立台资企业331家,总投资25.64亿美元,合同利用台资13.3亿美元,实际利用台资4.28亿美元,常住当地的台商有2000多人。而同期共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41个项目投资当地,累计合同利用外资24.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26亿美元。
 嘉善与上海接壤,距离上海、杭州和苏州均不到100公里,因此成为浙江承接苏南和上海地区台资的第一站。1999年,浙江省政府批准嘉善经济开发区正式设立台商投资区。
 目前,台湾最大民营制造企业,全球三大电子制造服务业(EMS)厂商之一鸿海精密(富士康),亚洲规模最大的家具企业台升集团、全球最大的紧固件企业之一晋亿集团和著名速冻食品品牌龙凤食品等一批台资企业都在当地落户。2003年,嘉善继江苏昆山、广东肇庆之后,成立了大陆第三个县一级的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
 
 县树县花
 1987年,嘉善县第八届人大常委会十九次会议决议,确定杜鹃花为嘉善县花,香樟、银杏为县树。
 嘉善县群众喜爱杜鹃,早在清乾隆年间,西塘镇居民开始种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已近江南杜鹃盛开季节,杭州宾馆曾来借用珍品30盆。
 
 上世纪80年后,种花者日益增多,尤其以魏塘、西塘镇为最。花卉品种越来越多,,有杜鹃186种。1984年10月县杜鹃花协会成立,有会员70余名。1986年县在善西新桥港建立县花圃。1987年4月19日中国杜鹃花转会在无锡举办全国首届杜鹃花展览会,嘉善县12盆珍品展出,其中一盆“双套大乔”获得“最佳造型奖”,一盆“百花争艳”获得明星奖。 1984年县农业区划办公室调查,全县有古银杏11株,天凝蒋村雌雄两株银杏最为古老,栽于宋建炎四年(1130)年。
 
 友好城市
 湖南凤凰
 西藏那曲
 黑龙江海林
 美国摩瑞斯
 
 嘉善名人嘉善历代名人辈出
 
 吴镇:
 (1280-1354)元代杰出画家。字仲圭,号梅花道人,梅道人、梅沙弥、梅花和尚等。魏塘人。与黄公望、:
 (1423~1495),明代画家,字公绶,号丹丘生,又号谷庵子,嘉善人。进士出身,曾任监察御史。工诗文,善书画。长山水、竹石,宗法元人,受吴镇影响较深。他与杜琼、刘珏、谢缙等明代早期文人画家,为明代中期吴门派的勃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凌云:
 凌云将军,1936年(15岁)参加上海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参加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任职至中国军事博物馆政委、党委书记,是著名的将军画家。
 
 张成与杨茂:
 雕漆历史上的非凡巨匠,《嘉兴府志》载:“张成、杨茂,嘉兴府西塘杨汇人。陶宗仪《南村缀耕录》中记载“杨茂善戗金戗银法,凡器用诸物,先用黑漆为底,以针刻山水、树石、花竹、翎毛亭台、人物……完整毕肖。”杨茂的传世作品中,在大陆仅见的有观瀑图八方形剔红盘两件和花卉纹剔红尊,现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张成雕工浑厚、圆润,其留存的作品稍多有栀子纹剔红盘、曳杖观瀑布剔红盒、云纹剔犀盒等传世。杨茂、张成的漆器作品不仅在中国极富盛名,还传到了国外。尤其是日本,据《日本国志》记载,雕漆技术很早就传入日本,被称为“堆朱”。由于当时日本人特别推崇西塘的剔红漆器,所以分别取杨茂、张成的姓和名,把雕漆工匠称为“堆朱杨成”。
 
 周鼎:
 (1401-1487)字伯器,号桐村,嘉善(今浙江嘉善)人。正统中授沐阳典史。年近九十,修杭州志,灯下书蝇头字,界画乌阑,信手舆目,不折纸为范,毫发不爽。其书结法亦潇洒。卒年八十七。《三吴楷法跋、列朝诗集》。
 
 陈舜俞:
 (公元?年-一074)字令举生年不详,卒于宋神宗熙宁七年。博学强记。举庆历六年进士;又举制科第一。熙宁三年,(公元一0七0年)以屯田员外郎,知山阴县。青苗法行,舜俞不奉令,上疏自劾。责监南康军盐酒税,卒。舜俞始尝弃官居秀州之白牛村,自号白牛居士。已而复出,遂贬死。当时士大夫识与不识,莫不深致悲感。苏轼更为文哭之。舜俞著有都官集三十卷,《文献通考》及卢山记,《四库总目》并行于世。
 
 陆贽:
 (754~805) 唐代文臣。字敬舆。大历八年(773)进士,中博学宏辞、书判拔萃科。德宗即位,召充翰林学士。贞元八年(792)出任宰相,但两年后即因与裴延龄有矛盾,被贬充忠州(今四川忠县)别驾(州主管官的佐吏),永贞元年卒于任所,谥号宣。有《陆宣公翰苑集》24卷行世。
 
 钱士升:
 (1575-1652)字抑之,号御冷,晚号塞庵,明嘉善人。万历四十四年殿试第一(即状元),授翰林修撰,魏大中、赵南星被难,并为营护。崇桢中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预机务,庄烈帝操切,温体仁以刻薄佐之,士升因撰简虚平四箴以献,大指讥切时政,以此失帝意,引罪乞休。有“周星揆”、“南宋书”、“明表忠记”、“逊国遗书”。
 
 支大纶:
 [明](约公元一五八九年前后在世)字华平,嘉善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神宗万历十七年前后在世。万历二年(公元一五七四年)进士。由南昌府教授擢泉州府推官。谪江西布政使理问。终于奉新县知县。大纶著有《支子余集》五十二卷,《穆两朝编年史》六卷,《四库总目》及《华萃词》,并行于世。
 
 袁黄:
 (生卒年未详),初名表,字坤仪,号了凡,嘉善魏塘镇人。青少年时聪颖敏悟,卓有异才,曾受教于云谷禅师,对天文、术数、水利、军政、医药等无不研究,补诸生。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知县辟书院,令高材生从袁受经学。万历五年(1577)会试,初拟取第一,因策论违逆主试官而落第。后更名黄。十四年中进士,为万历初嘉兴府三名家之一。袁黄著述有:《祈嗣真诠》、《皇都水利考》、《评注八代文宗》、《春秋义例》、《论语笺疏》、《袁氏易传》、《史记定本》、《袁氏政书》、《两行斋集》、《宝坻劝农书》、《袁了凡家训》、《袁了凡纲鉴》、《群书备考》、《石经大学解》、《历法新书》、《中庸疏意》等。
 
 魏大中:
 (1575—1625),字孔时,号廓园,嘉善迁北区(今嘉善大舜乡)南早滨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任行人司行人,工、礼、户、吏各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天启元年(1621)疏奏杨镐等罪“宜置重辟”;上两疏劾大学士沈漼,语侵魏忠贤和客氏。及议“红丸案”,力请诛方从哲、崔文升、李可灼,并追论郑国泰陷害东宫太子罪。杨涟疏劾魏忠贤,大中亦上《击逆珰疏》;大学士魏广微与魏忠贤表里为奸,魏大中屡次参劾。持议峻切,邪党侧目,奸人谗嫉。天启四年(1624),魏广微指使亲信陈九畴弹劾魏大中,遂被贬三级外放。后于十月南返故里,未及半载,阉党又矫旨逮捕汪文言,刑逼汪文言诬陷魏大中受杨镐等人贿金3000两。天启五年四月二十四日,魏大中蒙冤被逮,数千士民一路号泣追随,大中与士民从容告别。舟过锡山,业师高攀龙来别,叮咛当不辱臣节。六月入北镇抚司监,惨遭酷刑,自知难免一死,留《临危遗书》,嘱家人安贫、勤读、积德、患难相守。七月二十六日,与杨涟、左光斗同死于狱中。著有《藏密斋集》。
 
 魏学伊:
 (约1606—1625),嘉善人,魏大中之子。有《茅檐集》八卷,《四库》存录。其中《刻舟记》一篇,介绍微雕,语言简洁凝炼,记述生动明白,历来为中学语文课本选作教材。
 
 方泽:
 [明](约公元一六七年前后在世)俗姓不详,字云望,号冬溪。嘉善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明世宗嘉靖末前后在世。居秀水精岩寺,戒学俱高,尤工吟咏。方泽诗文,有《冬溪集》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魏塘的“三曹”:
 曹尔堪(祖父)和曹庭枢、曹庭栋昆仲。曹尔堪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他与宋琬、沈荃、施闰章、王士禄、王士、汪琬、程可则并称为“海内八大家”或“清八大诗家”。一生留下大量诗作。据史料称,他还曾受诏与同时代的大收藏家吴伟业同注唐诗,并传于世。曹庭枢,字古谦,号六芗,雍正癸卯副贡。乾隆丙辰荐举博学鸿词。有《谦斋诗稿》。曹庭栋,字楷人,号慈山居士生活于清代公元1698-?年间,享年90多岁。曹氏著述颇丰,自成一家,所著《易准》、《孝经通释》等6本宏作多采入四库全书。养生专著有《老老恒言》(又名《养生随笔》)五卷,自言其养生之道,浅近易行。除主张和情志、养心神、慎起居、适寒暖外,对节饮食、调脾胃尤加重视。
 
 丁嗣徵:
 (约公元一六八一年前后在)字集虚,号雪庵,浙江嘉善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二十年前后在世。性嗜古,喜藏书,又颇耽心禅悦。工诗,风格在宋、元之间,时有清逸之致。尝自编其集为十卷,与巨砚同扃笥中,为盗者误持去。购之不获,乃掇拾残剩,重辑为雪庵诗存二卷,《四库总目》始行于世。
 
 钱以垲:
 (1664~1732),字阆行,号蔗山,嘉善人。康熙戊辰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谥恭恪,有《研云堂诗》。
 
 柯煜:
 [清](公元一六六六年至一七三六年)字南陔,号实庵,浙江嘉善人。生于清圣祖康熙五年,卒于高宗乾隆元年,年七十一岁。糯染家学,见闻殚洽。康熙六十年(公元一七二一年)进士,以磨勘名黜。雍正元年,(公元一七二三年)复成进士。官宜都知县,改衢州府教授。大学士王顼龄尝以山林绩学荐,引见,充明史纂修官。乾隆元年,方苞荐应“博学鸿词”。时煜巳病,闻之叹道:“方君此举,使海内穷士闻之,一呜咽耳”!旋卒。煜尝受业于朱彝尊,工诗词骈体;诗兼钱谦益、汪琬两家之长。著有石庵樵唱七卷,与月中箫谱词,(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蔡以升:
 字委实,号兰圃。生卒年不详。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状元。授职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沈天慧:
 化学分析专家,1928年生于浙江嘉善魏塘镇,中国科学院化学部院士。1949年,毕业后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解放后,进入中央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前身)。在我国著名的分析化学家梁树权教授的指导下,从事分析化学的研究工作,并对铁矿的分析作出显著成绩。1957年,去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学习硅的提纯技术,在两年的学习阶段,学会了整套的制备纯硅技术。回国后,她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一起,用元坩锅区熔法拉出了单晶硅,为祖国的半导体科学技术作出重大的贡献。1980年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74年起,她埋头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现在她在上海交通大学121研究所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工作,曾获国家级奖励三项,部委级奖励四项。她是全国17名女院士之一。
 
 张钟俊:
 (1915—1995)自动控制专家。生于1915年9月23日。浙江嘉善人。1934年获交通大学学士学位。1935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38年获该校科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武汉大学、重庆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系主任和研究所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在网络综合、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和系统工程等领域,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贡献。1948年在我国最早讲授自动控制课程“伺服机件”。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议并参与建立了上海统一的电力系统,实现了集中管理和调度。1956年参加全国十二年科学规划工作,编写了电力系统规划。之后又作为电力系统组长,参加了长江三峡水力发电站的规划论证。出版了《张钟俊教授论文集》六卷。
 
 顾功叙:
 (1908—1992),地球物理学家。生于1908年6月25日。浙江嘉善洪溪镇人。192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1934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州矿业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硕士学位。1938年回国后,曾任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地质部地矿司副司长,中国地震局地球??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的理事长。1955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50年来对中国地球物理勘探事业和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发现及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编著《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和《地球物理勘探基础》,对发展地球物理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高尚荫:
 (1909—1989),病毒专家。1909年3月3日生于浙江嘉善陶庄镇。1930年东吴大学,1930年—1935年留学美国,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历任武汉大学教授、校长,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对烟草花叶病毒、流感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家蚕脓病毒、根瘤菌噬菌体、猪喘气病原物及昆虫多角体、颗粒体病毒等性质及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烟花草叶病毒的分析研究,证实了病毒性质的稳定性;在国际上首次将流感病毒培养于鸭胚尿液囊液中;创立昆虫病毒单层培养法,在家蚕卵巢、睾丸、肌肉、气管、食道等组织培养中应用成功;开展了昆虫病毒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研究,为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创办了中国最早的病毒学实验室和病毒学专业。
 
 沈国舫:
 著名造林专家,生于1933年11月,浙江嘉善魏塘镇人,1950年考入北京林业大学森林系,第二年被选派到苏联列宁格勒林学院学习,1956年毕业后回国在北京林业大学工作。曾任林业大学校长,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林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他是我国造林学的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林学会理事长,1996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近年来全身心投入西部发展开发工作。
 
 程裕淇:
 (1912—2002),地质学家。生于1912年10月7日。浙江嘉善魏塘镇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理系。1938年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2年当选伦敦地质学会荣誉会员,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找到昆明富磷矿,突破中国沉积磷矿床的发现。指出铁矿找矿方向;提出铁矿类型组和铁矿成矿系统以及所有矿床的成矿系列的概念,促进了成矿学研究。阐明中国各时代变质岩系、岩带的特征,从而促进了变质学的发展。1979年,加入中国GCD,并任地质部副部长,1982年3月17日,世界上最老的地质学学术团体——英国伦敦地质学会颁发给他荣誉会员证书。中国人得过此证书的只有两个,一是建国前(1937)年的翁文灏,二是建国后的程裕淇。他曾任全国政协第四、五届委员,第六、七届常委。
 
 孙道临:
 (1921.12.18-2007.12.28) 演员、导演。祖籍嘉善,生于北京. 1938年入 燕京大学哲学系学习,曾参加燕京剧 社的演出。1943-1944年先后加入中 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南北剧社, 演出话剧《雷雨》、《日出》、《家 》、《茶花女》等。抗战胜利后复学 ,1947年燕京大学毕业。翌年入清华 影片公司,参加拍摄影片《大团圆》 。后参加远东影业公司、昆仑影业公 司,拍摄《大雷雨》、《乌鸦与麻雀 》等影片。因在《乌鸦与麻雀》中扮 演华先生,1957年于文化部1949-19 55年优秀影片评奖中获个人一等奖。 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导演。是 中国影协第四、五届理事。先后主演 《渡江侦察记》、《家》、《不夜城 》、《永不消逝的电波》、《早春二 月》、《李四光》、《一盘没有下完 的棋》等十余部影片,塑造了各种身 份不同、性格迥异的银幕形象。表演 深沉、自然,富有激情。其嗓音圆润 ,吐字清晰,感情丰富,曾为《王子 复仇记》、《白痴》等二十余部外国 影片配音。1984年后自编自导影片《 雷雨》、《非常大总统》,并在两片 中分别饰演男主角。 演出影片 1948:大团圆 1949:大雷雨 乌鸦与麻雀 1950:民主青年进行曲 1951:女司机 1954:渡江侦察记 1955:南岛风云 1956:春天来了 家 1957:不夜城 1958:永不消逝的电波 1959:万紫千红总是春 1960:革命家庭 1961:51号兵站 1962:早春二月 1979:李四光 1982: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984:雷雨(兼编导) 1986:非常大总统(兼编导)。
 
 丁悚:
 (1891-1972)。字慕琴,浙江嘉善人,典当朝奉出身。自幼喜绘画。曾师从周湘,在周氏创办的图画传习所习画。初攻西画,善于素描,继研习国画,擅长描绘人物、仕女和佛像。历任上海美专、同济、晏摩氏、神州、进德等校的教授,并为上海《申报》、《新闻报》、《神州日报》等重要报刊作插图,还兼任《上海画报》、《健康家庭》等刊物的编务工作。其子是著名漫画家丁聪.
 
 钱能训:
 (1869~1924),中国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内务总长。字傒丞。浙江嘉善人。29岁中进士,翌年留馆为翰林。历任湖北、广东乡试主考官,广西学政,刑部主事、员外郎等。1911年以布政使护理陕西巡抚职。辛亥革命起,在西安大捕革命党人。10月22日民军光复西安,与西安将军出兵镇压,为民军击溃,后出走潼关。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凭借与徐世昌等人的关系,多次出任政府要职。1913年10月任北洋政府内务次长。翌年徐世昌出任国务卿,钱襄助徐处理政务。1917年12月任内务总长。1918年10月徐世昌任北洋政府总统,段祺瑞辞总理职,钱自兼代国务总理,12月20日起任北京政府第13届国务总理。翌年春,五四运动爆发,钱免去交通总长曹汝霖、驻日公使章宗祥,币制局总裁陆宗舆3人职务后,辞国务总理职。此后,钱能训曾任督办苏浙太湖水利工程事宜、外交部顾问等职。1921年夏与熊希龄等发起组织华盛顿会议中国后援会,任主席,主张山东应无条件归还中国等。1924年6月5日卒于北京。
 
 朱学范
 (1905~1996),浙江嘉善枫泾人(今上海金山枫泾人)。上海法学院毕业,美国哈佛大学肄业。大革命时期在上海参加工人武装起义,曾任上海邮务工会常务委员,上海总工会主席,全国邮务总工会常务委员。抗战期间,与陕甘宁边区总工会代表在汉口发起组织中国工人抗敌总会筹委会。1939年任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1944年被选为国际劳工组织理事会理事。1945年9月与解放区工会代表组成中国工人统一代表团出席世界工会大会,当选为世界工联副主席。1948年2月到达东北解放区,同年8月与解放区工会共同发起召开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并连任第七、八、九届全国总工会副主席。1947年底参与发起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委。1949年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筹备工作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949年后,历任邮电部部长,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民革第一届中央常务执行委员、组织委员会主任,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四、五届中央常委,第六届中央副主席、主席,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1992年12月任民革中央名誉主席。
 
 
 黄菊:
 (1938~2007),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1938年9月生,浙江嘉善人,1966年3月加入中国GCD,1963年5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工程师。1956年至1963年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电机制造专业学习。1963年至1967年上海人造板机器厂动力车间、铸钢车间技术员,厂长秘书。1967年至1977年上海中华冶金厂动力车间技术员、车间党支部副书记。1977年至1980年上海中华冶金厂革委会副主任、副厂长、工程师。1980年至1982年上海市石化通用机械制造公司副经理。1982年至1983年上海市第一机电工业局副局长。1983年至1984年上海市委常委兼市工业工作党委书记。1984年至1985年上海市委常委兼市委秘书长。1985年至1986年上海市委副书记。1986年至1991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91年至1994年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1994年至1995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市长。1995年至200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200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2003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四届、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四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五届、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2007年6月2日在北京病逝,享年69岁.
 
 倪天增:
 (1937~1992),1982年,倪任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局长助理,分管规划建筑管理工作,在协调静安寺地下人行立交通道及历史保护建筑徐家汇天主教堂视觉走廊控制管理方面,运用其建筑师特长,对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及景观规划管理作出贡献。1983年4月,倪任上海市副市长,分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上海近期东西建筑发展轴总体构思,从虹桥机场,经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静安寺、上海展览中心、人民广场、外滩延伸至陆家嘴,形成一条有主要建筑景观和城市广场组成的发展轴,以更好地集中反映上海的城市意象、城市景观。上海城市总体规划采纳了这个意见。1992年6月因突发心肌梗塞,英年早逝,壮志未酬,终年仅54岁。
 
 张凤:
 (1887~1966) 字天方,浙江嘉善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秀才,辛亥革命前夕入光复会,民国6年(1917年)执教于浙江第一师范,深得省教育厅长马叙伦赏识。民国11年公费留学法国。民国13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业余雅好考古,常往克吕尼古物院,同时为卢浮宫博物院考古学生。协助留法英籍教授??汉晋西陲木简汇编》。民国15年就任国立暨南大学教授、教务长、社会历史系主任、文学院代院长兼图书馆馆长等职。民国24年参与常州淹城和上海金山卫戚家墩古文化遗址考察。民国28年任浙西天目书院院长,并设文物展览室,将从天目山区发掘所得新石器时期及宋代天目窑出土文物陈列。主编《文史半月刊》,民国34年被聘为上海市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委员。解放后历任浙江省考古学会常务委员、省文史馆馆员。他庋藏甚丰,善本古籍之外尚有化石、石器、陶器、瓷器、玉器等。精于甲骨等古文字研究,擅书金文,喜爱篆刻,长于鉴定,编有《天目印谱》,著有《图象文字名读例》、《池上存稿集》、《张凤字典》、《非非室诗集》等。
 
 
 赵宪初:
 浙江嘉善人。1928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系。曾任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教务主任。建国后,历任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副校长、校长,上海市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委主任委员,上海市徐汇区副区长,上海市第七届政协副主席。著有“数理化自学丛书”中的《代数》(第一分册)、《怎样列方程解应用题》、《一元二次方程》等。
 
 朱念慈:
 浙江嘉善人,生于1922年,扇面书法著名老艺人。1984年被评为杭州市劳动模范。1988年在中国工艺美术老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上,被轻工业部授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历任杭州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杭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兰亭书会会员和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朱碧山:
 中国元代铸银工艺家。字华玉,室名长春堂。生卒年不详,活跃于元代中晚期。擅制酒器、茶具及案头陈设,所制器物多模拟水族、动植物、人物等,有虾杯、蟹杯、鼠啮四爪杯、灵芝杯、槎杯、达摩像、昭君像及金茶壶等。其中槎杯取材西晋张华《博物志》所载有人乘槎至天河遇织女的神话故事,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有4件槎杯传世。
 
 
 夏荷生:
 (1899—1946),嘉善魏塘镇人。14岁到上海商务印刷厂当排字工,因工伤回家。夏家的厅堂曾开设书场,使他从小就受到评弹艺术的熏陶。在养病时,随伯父夏吟涛学说《倭袍》。16岁,拜擅说《描金凤》的名家钱幼卿为师,学习评弹艺术。秉性聪明,又有一副天赋的好嗓子,从师后虚心求学,不仅得到老师的真传,还能吸取各家之长。如唱腔吸收张步云的“小阳调”,以及俞调、马调的特点;表演吸收王斌泉的特长,终于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先后学唱过《三笑》、《描金凤》、《双金锭》三部长篇,以钻研《描》书功力最深。1925年,初次到上海老城隍庙东方书场演出,说唱时大小嗓运用自如,高亢处有穿云裂帛之势,细微处却又如泣如诉,令人回肠荡气,赢得“金嗓子”的美称,书场连日爆满。各大书场、电台、堂会竞相邀请,一时名声大振。1929年,参加苏州评弹书会,说《描金凤》中“汪宣上吊”一回,由于说表层次分明,嗓音高低相济,遣词用语得当,唱腔苍劲缠绵而又飘逸,震慑了全场听众,并一再要求说下去。从此“夏调”蜚声苏州和整个评弹界,被誉为江南“描王”。先后入上海润余社和苏州光裕社。红遍江、浙、沪地区,成为评弹界一颗巨星。其书德高尚,与同行相互学习,对场方从不失约,对听众从不少说一分钟,为亏损书场说书解难,为遇难朋友慷慨解囊,识者称道。1986年6月23日至24日,上海市曲艺家协会举行纪念弹词名家夏荷生逝世40周年纪念会。会上播放其演唱的录音片断,总结其艺术成就。
 
 顾锡东:
 (1924-2003),戏剧作家。浙江嘉善人。顾锡东是浙江剧作界的领军人物。他一生创作上演了60余部剧目、5部电影以及各类戏剧曲艺理论文章200余篇。他的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在全国乃至海外都有较大影响,推动了浙江戏剧的发展和繁荣。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项。同时,顾锡东还为扶持浙江越剧“小百花”,培养中青年戏剧影视创作、表演人才作出显著贡献。
 
 林正范:
 (1949-),男,浙江嘉善人,杭州师范学院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教育理论研究
 
 嘉善田歌“嘉善田歌”是浙江民歌中的主要品种之一。由七种不同曲调组成,即《滴落声》、《落秧歌》、《棣头歌》、《羊骚歌》、《嗨罗调》、《急急歌》、《平调》。这七种曲调,既可单独演唱,也可以“田歌班”的形式数曲联唱。曲调极富江南水乡特色。歌词多用“吴音俚语,谐音双关”。歌词的这种所谓“吴格”,与明代冯梦龙编的吴地《山歌》有直接传承关系,与《乐府诗集》(宋人郭茂倩编)中的南朝“吴声歌曲”也有明显的血缘关系。因此,嘉善田歌也是江南“吴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嘉善田歌历来受到重视和传承,20世纪50年代田歌联唱《黄浦太湖结成亲》,在省内获奖后,录制唱片,并由中央广播电台作为常播曲目。60年代田歌女声独唱《送粮》,全国流行并一直传唱到90年代。其间当地有两名田歌手曾获“浙江省民间艺术家”称号。2004年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以嘉善田歌为创作素材的音乐剧《五姑娘》获文华大奖。
 
 嘉善京砖提到京砖,大家可能对它还不十分了解,但是值得自豪的是,作为国家京砖的两大主要产地,嘉善是其中之一。
 京砖是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其颗粒细腻,质地密实,呈灰青色,古朴自然。京砖的生产工艺十分复杂,须经过选泥、练泥、制坯等七道工序,每个工序又有详细的分工,一块京砖的烧制,前前后后需近两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可见其珍贵之处。
 
 文化遗产西塘
 吴镇纪念馆
 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