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县行政地图

周宁县概述

 地理位置

       周宁县位于福建省东北部,东邻海峡西岸天然良港三都澳,西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武夷山,北连寿宁,东南与蕉城区接壤,西南与屏南隔溪相望。所辖区域:全县辖6镇3乡,140个行政村、7个社区。总 人 口:20万人。土地面积:1046平方公里。邮编:355400 代码:350925 区号:0593 拼音:Zhouning Xian

气候特点

      周宁地处欧亚大陆南部。鹫峰山脉的主体部分在境内连绵起伏,形成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地貌、海拔500米以上至800米的低山地貌和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地貌。周宁东南部县境距海岸74公里。其背山面海的地理位置影响着气候。周宁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季受大陆性气候影响较显著夏季却受海洋性气候影响。
 
 气候温和
 低海拔的咸村地区年平均气温可达19℃以上,县城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3至17℃之间。最冷的1月年平均气温为3℃至7℃之间,县城地区为5℃。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8.9℃(1983年12月31日);咸村地区为零下5至6℃之间,7月最热县城地区年平均气温为22至26℃之间,极端最高气温为36℃以上;咸村地区为38至40℃,极个别的年份才有。
 
 冬长夏短
 据气候学的季节划分标准,高于22℃为夏季。咸村地区夏季长达4至5个月。县城地区夏季一般为2至3个月。平均气温低于10℃为冬季,咸村地区为2至3个月;县城地区为4个月左右。春、秋季节各地均为70至90天,县城地区,春季92天、秋季76天;咸村地区,春季89天、秋季76天。
 
 云雾多
 我县由于海拔高,山头多,有利于水蒸汽的凝结,显示出丘陵中山地带多云雾。全县年平均雾日可达92.5天,主要分布在2至5月的春季里,比福安、宁德县市多10倍。
 雨日多:全县年平均雨日达216.3天。其中日雨量大于10毫米的日数为57.9天,占年总雨日的26.8%;日雨量大于25毫米的日数为21.1天,占年总雨日的9.8%;日雨量大于50毫升的日数为5.9天,占年总雨日的0.5%;日雨量大于150毫米为0.3天,占年总雨量的0.1%。
 
 湿度大
 由于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配不均匀,因此各月干燥度差异也较大。全县只7月和12月的干燥度大,各地均属于湿润——半湿润状态。县城地区、李墩、礼门为潮湿区,咸村、玛坑、七步、纯池、泗桥等地为湿润区。咸村地区早季的水分供需平衡,其余各地均属有余。(县城地区全年各月平均相对湿度均在80%以上,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3%)。
 
 雨量充沛
 咸村地区年雨量为1600至1700毫米,其余地区均在1800至2200毫米之间。我县降水量列宁德地区之冠。我县雨量充沛、水资源充足,农作物生长季(指气温大于10℃以上)平均雨量达1300毫米至1600毫米,这对亚热带作物的水分供应是有余的,早季雨水较充裕,所以极少出现干旱。晚季高海拔地区由于热量较差,若遇到中、小程度的旱情,有利于提高气温与地温、增加日照时间,为农作物创高产提供了更有利条件。梅雨季和台风雷雨季的暴雨,易造成洪涝灾害。秋冬季雨水较少,但此季作物需水不大,所以旱情不突出,还有利物进行秋收冬种。
 
 日照少
 由于我县山地云雾多,而造成日照时间减少。县城地区年照时数仅1751.9小时,比福安将近要少150小时。东西两向高山之间的谷地,由于太阳光被阻挡,日照时数偏少,最多年日照1600小时以上(1963年),最少年仅有1338.7小时(1973年)。一年中的分布:以夏季日照较多,七月和八月的日照时数均在200小时以上,春秋季日照较少,只有120小时,主要作物生长期的4至10月份的日照时数为1123.6小时,占年总日照时数的64%。
 山地对气候影响显著:我县有许多谷地、盆地地形可使夏季增热而不易散失,冬季又易造成冷空气堆积,有时最低气温就显得偏低。我县高山及两列高山头所组成的狭管地区,其风速偏大,春夏季以对流增强,易形成冰雹。
气候资源

    光能资源
  本县光能资源因光温配合较好,日照虽比低海拔市县少,但主要农作物生长期的4至10月也是我县日照最充足,每月日照时数多在120小时以上,较有利于各种作物的生长、成熟。由于山地漫射光的增多,又有利于高素质茶叶的形成。我县目前的光能资源利用率还很低,有待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
 
 热量资源
 本县地形复杂,海拔垂直差异大,热量资源也分布悬殊,权成立体农业气候。海拔400米以下地区的气候相似中亚热带型,可种植双季稻及亚热带果树和其它经济作物。尤其是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地区,无霜??今后要很好开发利用。海拔400至850米的高丘、低山地区,热量相似于北亚热带,可种植较耐寒的亚热带果树及高素质茶叶。850米以上的中山地区,热量条件类似南温带,为避暑山庄建设,科技楼、作家屋等旅游业的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气候资源。
 水份资源:本县雨量充沛,水份资源充足,农作物生长季(气温大于10℃以上)平均雨量达1300至1600毫米,这对亚热带农作物的水份供应是有余的,所以干旱现象少。不过梅雨季和台风雷雨季的暴雨,易造成我县的洪涝灾害,须做好防范工作。
 
 周宁的气象之最
 最大年降水量:3629.5毫米(李墩际头站,1962年)居福建省之冠。
 最小年降水量:905毫米(礼门后垅站,1971年)。
 极端最高气温:城关地区34.5℃
 极端最低气温:城关地区零下8.9℃(1983年12月31日)。
 年最多降水天数:250天(1975年)。
 年最少降水天数:182天(1971年)。
 一日最大降水量:198.5毫米(1971年9月23日)。
 最多连续暴雨日数:3天过程雨量388.9毫米(1990年9月8日至10日)。
 累年各月最长连续降雨日数:39天,降水量465.5毫米(1977年5月7日至6月14日)。
 累年各月最长连续无降雨日数:35天,(1974年12月6日至1975年10月9日)。
 最长连续降霜日数:20天(1971年1月22日至2月10日)。
 年最多降雪日数:15天(1961年12月23日至1962年1月1日)。
 立春日下雪(1998年2月4日,戊寅年正月初八日)。
 
 周宁和气象因子适宜营造森林公园,森林公园影响和改变林内及其周围的温度及降水调节气候。充分合理地利用周宁的气候资源,营造森林公园是一新举措。当然,周宁的气象因子对发展反季节蔬菜、花卉等作物也是非常有利的。提供给农业、林业的生产潜力还很大。因地制宜、科学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周宁的气候资源,对提高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所起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海峡西岸第一瀑的九龙漈瀑布群,有神鲤戏谐、人鱼同乐的中华奇观鲤鱼溪,两景区荣膺“中国完美假期十佳旅游线路”第三名,是“闽东北亲水游”线路重要组成部分;有载入《辞海》的“八闽首景”滴水岩;有省级森林仙风山,以及佛教圣地方广市、千年古刹灵峰市,人工高山湖泊芹山湖、闽东的西双版纳后垄大峡以及蝙蝠洞等一批闻名遐迩的旅游景点,是华东地区很有发展潜力的集生态观光、避暑休闲、疗养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水电资源

水电资源丰富。境内可开发利用水能达57.13万千瓦,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水能资源达53.87万千瓦,电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后垄电站、前坪电站等一批中小电站纳入县网管理,低价优质的电能为电力工业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交通状况

       302省道和即将建设的宁武高速公路横贯境内,是内陆地区连接三都港的重要通道。县城距宁德市中心城市相距114公里,与省会福州相距238公里,距赛歧港60公里。

劳务经济

      劳务经济较为发达。截止2006年底,全县约有7万人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创办企业800多家,年经营总额近800多亿元,其中上海约5万人,主要从事钢材贸易,形成了有一定影响力的“周宁上海商帮”。在外企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不忘回报家乡,近三年,周宁在外企业家、经济能人无偿捐助家乡慈善事业、城镇建设、助学支教、村道硬化等资金达2000多万元。
 经济指标:2006年全县实现GDP15亿元,农业总产值4.67亿元;工业总产值15.3亿元,鑫源等3家企业产值超亿元,实现亿元企业零的突破;财政总收入1.65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7545万元;全社会外贸出口总值703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909元。随着宁武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周宁将迎来新的发展春天。
 

经济建设

      全县完成生产总值11.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工农业总产值15.83亿元,增长13.7%;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13.3%和10.7%。外贸出口总值560万美元,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390万美元,增长11.4%。实现财政总收入6503万元,增长20.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709万元,增长17.2%。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97元,增长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8亿元,增长12.8%。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12.55亿元,增长42.7%;各项贷款余额8.46亿元,增长31.1%。年末总人口19.4138万人。
 
国民经济

      农业总产值4.02亿元,增长4.7%。垦复农田333.3公顷;建成生态有机茶基地33.3公??食用菌300万袋;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工业总产值11.81亿元,增长14.5%。其中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47亿元,增长23.3%;工业对税收的贡献率达50.9%。规模企业由原来的16家增至21家,光学水晶、卫生敷料、汽车缸套、硅铬合金等产品质量不断提高。龙潭工业园区进一步发展,完成产值2.61亿元,创税708.7万元。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取得较大突破,实施技改项目10个,总投资1.09亿元,其中仙洋洋公司和明泽水晶公司的技改项目分别得到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认定和支持。
 

体制改革

       出台了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员分流方案,分流457人,编制精简271名。调整优化支出结构,财政赤字大幅压缩,从年初预算的2600万元下降到年末的1300万元。共引进项目25个,合同金额3.83亿元,实际到资1.35亿元。与福州长乐的山海协作深入开展,扩大了协作面;同上海地方政府机构的交流合作取得良好开端,与上海杨浦区五角场街道办事处结成友好协作关系。
 

城乡建设

     县城城区用地面积扩展至6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7%。桥南街东段、法院旧楼至和丰公司段的旧城改造拆迁工作基本完成,东街一中段拓宽遗留问题得以解决。完成了仙溪绿化广场的设计方案论证工作。鲤鱼溪和狮浦大道治理、河滨公园和东大门水泥路建设顺利完成。30个行政村实施了道路硬化工程,当年竣工验收51公里,走在全省山区县前列。
 

社会事业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宁德市综合评估中名列第五。耕地继续保持占补平衡,土地经营取得新的成效,矿产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保护。“生态立县”战略稳步实施,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申报工作全面启动,一批环保项目顺利推进,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争创省级文明县城活动广泛开展。“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高考上本二线以上万人比居全市第四位,义务教育“一费制”、危房改造以及教育人事制度和基础课程改革等工作都取得新的成效。
 

重大项目

     一是宁上高速公路取道周宁的方案已列入交通部“十一五”规划,为周宁今后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二是电力资源得到有效整合,成功将后垅溪电站、黄旗岭电站、前坪电站等中小电站纳入县电网,这些电站建成投产后,将新增2亿度电上县网;福安甘棠至周宁东关变11万伏输电双回线路已开工,这将为今后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能源保障。三是获得穆阳溪一、二级电站6%股份和新闽东电站10%股份的参股权,将为若干年后财政稳定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四是省重点工程周宁电站水库移民清库工作顺利完成,周宁电站投产发电后财政增收的后劲将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