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湖区行政地图

东西湖区概述

基本概况

东西湖区面积495.3平方千米/439平方千米(简册)。2004年末总人口306000人。
区人民政府驻吴家山东吴大道1号。邮编:430040。代码:420112。区号:027。拼音:Dongxihu Qu。

地理位置

东西湖区地处长江左岸,武汉市的西北近郊,汉江、汉北河及府环河汇合之处。位于北纬30°34′--30°47′,东经113°53′--114°30′之间,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境域自姑嫂树向西沿张公堤至舵落口接汉江干堤至新沟,再接旧府河堤至辛安渡,东北沿沦河、府河(又名捷泾河)经北泾嘴、黄花涝、大李家墩至戴家山,全境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22.5公里。总面积499.71平方公里(勘界后的幅员面积)。

历史沿革

东西湖地区在历史上是古云梦泽的一部分,北距黄陂区滠口?龙湖至今有3500多年的商代方国城址--盘龙城近约5公里。南与东晋建兴元年(313年)荆州刺史兼江夏太守陶侃,修筑在今蔡甸区城头山作为郡县治所的临嶂城仅一河之隔。据三店、柏泉、径河地区的马投潭、钥匙墩、龙王台、余家嘴、曹房墩、下湾、凤凰岭、张家墩、塔尔头、北赛湖等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商、周的文化遗址,发掘数量可观的文化标本,及陆续挖掘出上自汉、唐,下至宋、元、明的古墓,证明迄今五千年之前就有人群聚居,从事渔猎和耕耘。

行政区划

 据明朝嘉靖25年(1546年)编纂的《汉阳府志》记载:汉阳县古设乡村20个,其中在东西湖地区有3个,(凤栖、北丰乐、巨龙),嘉靖25年改为19个乡里,东西湖地区设有2个乡里(凤栖乡、丰乐乡)及河泊管理机构??桑台湖河泊所,管辖东西湖地区的渔门泾、马池口、白马泾、东流港、南畈、北畈等19个河、湖、港与码头。

    清末汉阳县沿用旧制在东西湖地区设丰乐乡,含柏泉、巨龙、新沟等39村,风栖乡含舵落口、戚家山、长乐畈(现三店及径河地区)等8村,清光绪25年1月(1899年)改汉口镇为夏口抚民同知厅,简称夏口厅,原汉阳县管辖的北乡,即在东西湖的部分地区,划归夏口厅管辖。孝感县在东西湖地区内设置广阳乡、尚文会、务本会与阳合会管辖辛安渡20多个村湾。宣统2年(1910年)县河口曾为汉川县县河区的治所,以管辖旧府河沿线各湾村,其中含东西湖地区的县河口、港口、潘家垴,沙湖港袁刘家台。

地形特点

地质地貌

    东西湖全境三面环水,绕以大堤,自成独立水系。地势是西高东低,间以坡岭、岗地和残丘分成东西两湖。西南沿堤一线,地面高程在26米(吴淞,下同)左右,约以二千分之一的坡度倾向湖区,其高程大都在23米以下,西湖底高约19.5-20.5米,东湖底约17-19米,湖底最深处高程为15.5米。坡地岭岗大都在25-35米,东北部为陇岗平原,中间低,形若“盆碟”。其地形沿西南--东北方向作一断面,绝大部分地面标高在19.5--27.5米之间,只有占总面积1%左右的低丘,地面标高在30--73米之间。地面形态,东西部差明显,以昌家河、蔬干沟为界,东部为残丘、岗地、河湖相间分布;西部是湖泊与滩地共存的地貌,西南部是与汉江呈平行带状的冲积高亢平原。在大地构造上属下扬子地槽凹陷的西部,自中生代以来,基底逐渐稳定。从第三纪初期,直到第四纪处于相对下沉中。根据地形与地势的变化及成土母质的差别,可划分为四种地貌类型组合。

林业资源

辖区系人工围垦的平原湖区,没有天然的森林植被,现有的林特资源均属人工营造。围垦前除居民点占地及居民在房前屋后栽有少数用材树种外,据1981??1982年林特资源调查,1958年围垦后结合农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四旁植树318万株,绿化了400多个居民点,大型干、支沟基本营造了农田防护林,同时还营造成片用材林4400亩,沿河防浪林3800亩,利用丘陵岗地开发果园、茶园。全区林业用地面积有52642亩,占总耕地面积的7.1%,有林地面积达到49398.4亩,其中用材林33410.2亩,经济林15738.4亩,竹林249.8亩,森林覆盖率6.67%。活立木总蓄积量为70400.31立方米,其中用材林10132.1立方米,防护林5724.1立方米,四旁植树54544.11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