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都区行政地图

盐都区概述

基本概况

       盐都位于江苏东部、长江以北的苏北平原,地处北纬33°20',东经129°9'。盐都行政中心是盐都的经济开发区,与江苏省辖市盐城市县同城,位于盐城市区南部,距盐城市中心4公里,将是盐城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这里四季分明,常年主导风向东南偏东,年均降雨量900—1066毫米,年均气温15.4°C,年均最高气温19.9°C,年均最低气温11.8°C,无霜期218天。
    盐都交通方便,区政府所在地西面4公里有宁靖盐高速、90公里有京沪高速;南面4公里有盐淮高速;东面2公里有204国道、6公里有新长铁路、10公里有沿海高速大通道、13公里有盐城机场、50公里有大丰港、70公里有射阳港;东侧还有国家三级航道通榆河。行驶高速到达南京仅需2.5小时、上海3.5小时、北京10小时。铁路南接京沪线和宣杭线,北接陇海线。航空线已通北京、广州,每周三班。
区人民政府驻潘黄镇,邮编:224055。代码:320903。区号:0515。拼音:Yandu Qu。

自然地理

       区域地形东西宽,南北窄,呈不规则的长条形。全区地势平坦,河网密布。由于河流、海洋堆积程度的差异及人类开挖河道、兴修水利、改良土壤等经济活动影响程度的不同,地面呈现出一些低冈和洼地,形成局部微小的起伏。境内略呈东高西低,地面高程一般在1.5米-2.2米之间。串场河沿岸是全区最高处,地面高程2.5米左右;朱沥沟、仇垛河、直挺河以东为次高地,地面高程在2米左右;西部湖荡地区是全区最低点,地面高程在1.5米左右。区境属里下河平原地貌单元。平原上还分布有残存的古沙堤,俗称“沙冈”。

历史沿革

       盐都区是由历史上的盐城县演变而来,盐城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商周时期,区境为“淮夷地”。春秋时属吴,后属越,战国时期属楚。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始设盐渎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改盐渎县为盐城县;北齐于此设射阳郡,陈时改为盐城郡,隋末,韦彻起义据此置射洲。明、清时期,盐城县属淮安府,辛亥革命后直属江苏省。
    古时的盐城县,幅员辽阔,东至大海,南界海陵(今东台、海安)县,西界安宜(今宝应)县,西、北界山阳(今淮安、阜宁)县。
   1933年,江苏省于盐城设行政督察区,后改为盐城区,此时县域面积有3650余平方千米。1936年又改为第六督察区,盐城县先后隶属之。
   1940年10月,盐城县成立抗日民主政府,为便于对敌斗争,1941年9月,将盐城县析为盐城、建阳(今建湖)、盐东三县。盐城县面积缩减为1320平方千米。
   1946年4月,为纪念“四.八”烈士、新四军军长叶挺,将盐城县改名叶挺县,1949年4月复名盐城县。
   自1940年10月后,盐城县先后隶属盐阜区、盐阜分区、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苏北盐城行政区、苏北盐城专区、江苏省盐城专区、江苏省盐城地区。
   1983年实行市管县新体制,盐城县撤销,盐城镇成立盐城市城区,其余乡镇为盐城市郊区。
   1996年9月,撤销盐城市郊区,设立盐都县。冠名盐都,取音与汉代古县“盐渎”同拼音字母;取义,都即城之首也。
   2004年3月撤销盐都县,设立盐都区,仍隶属盐城市,区域面积1023.7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

       盐都位于江苏东部、长江以北的苏北平原,地处北纬33°20',东经129°9'。总面积1018平方千米。区人民政府驻潘黄镇
    2004年底辖13个镇:潘黄镇、大纵湖镇、北龙港镇、楼王镇、学富镇、义丰镇、尚庄镇、葛武镇、北蒋镇、秦南镇、龙冈镇、郭猛镇、大冈镇。
 
    大纵湖镇 面积 74.70平方千米,人口30256人。
    北龙港镇 面积 81.00平方千米,人口35649人。
    楼王镇 面积 69.30平方千米,人口41691人。
    学富镇 面积 42.24平方千米,人口29562人。
    义丰镇 面积 63.20平方千米,人口39625人。
    尚庄镇 面积 58.36平方千米,人口39377人。
    葛武镇 面积 45.00平方千米,人口29556人。
    北蒋镇 面积 50.00平方千米,人口32920人。
    秦南镇 面积116.17平方千米,人口87870人。
    龙冈镇 面积 93.39平方千米,人口83226人。
    潘黄镇 面积 59.65平方千米,人口64688人。
    郭猛镇 面积 77.35平方千米,人口57368人。
    大冈镇 面积130.81平方千米,人口8758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