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江县行政地图

澄江县概述

基本概况

      县人民政府驻凤麓镇。邮编:652500,海拔1750.5米,距省会昆明市东站52千米,距玉溪市区87千米。代码:530422。区号:0877。拼音:Chengjiang xian。
      澄江县,素有“鱼米之乡”、“云烟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后,澄江以浑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举世罕见的动物化石群、优质的磷系列产品、成效卓著的经济建设脱颖而出。境内有抚仙湖、阳宗海两大高原湖泊,抚仙湖为国内第二深内陆淡水湖泊,是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省级旅游度假区。帽天山陈列着世界闻名、距今5.3亿年的“稀世珍宝”——澄江动物化石群。从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到抚仙湖底,有生物物种2953个,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种群。磷矿资源已探明储量6.5亿吨,矿区面积48平方公里,品位高,易开采,黄磷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东南亚。拥有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戏(关索戏)这一独特的戏种。
       澄江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4°55′、东径102°47′~103°04′。东隔南盘江与宜良、石林县相望,西与晋宁、呈贡县接壤,南跨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两县为邻,北衔阳宗海与宜良毗连。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总面积773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04年)。县人民政府驻凤麓镇,海拔1750.5米,距省会昆明市东站52千米,距玉溪市区87千米。
 
历史沿革

        澄江历史上为郡、路、府、县治地。战国时,属滇国地,汉晋称俞元县,南诏时称河阳郡,大理国时称罗伽部。公元1256年,元朝改罗伽部为万户(府),后升为澄江路(澄江一名便始于此)。公元1382年,明朝改澄江路为澄江府,辖新兴(今红塔区)、路南(今石林县)二州,河阳(今澄江县)、江川、阳宗三县。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澄江府,改称河阳县。后因与河南省河阳县重名,故改称澄江县至今。

地理概况

        全县山区面积占73.4%,坝区面积占8%,水域面积占18.6%,形成“七山二水一平坝”的地理格局。澄江属滇中高原丘陵地带。境内山脉多为南北走向,梁王山(罗藏山)自西向东横亘中部,形成澄江、阳宗两个坝子。东、西、中部为中山山原地带,东部南盘江深切峡谷为温暖河谷地区;向南北倾斜的凹陷部分为坝子和湖泊,其中南为澄江坝和抚仙湖,北为阳宗坝和阳宗海,总体地貌呈“H”形。最高海拔梁王山主峰2820米,最低海拔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1328米。主要河流有梁王河、东大河、西大河、牛屎河、代村河、虎山河、阳宗大河、七星河、海口河、七江河、西汇河,属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和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境内梁王山最高海拔2820米,南盘江与海口河交汇处为最低海拔1327米。呈中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由于海拔不同,境内立体气候明显,光照充足,冬暖夏凉,积温多,干湿分明,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8℃(11.9~17.5℃),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60毫米(900~1200毫米)。全县辖6个镇和1个风景区管委会,人口以汉族为主,回、彝、苗等少数民族杂居。境内水能资源丰沛,磷矿资源较为丰富。河流短小,以湖泊为主,南拥抚仙湖,北含阳宗海,东贯南盘江,过境流程25.4公里。
 
     抚仙湖是国内第二深内陆淡水湖泊,容量189.3亿立方米,蓄水量居国内淡水湖泊第三位,占全省湖泊蓄水总量的65.7%,湖水澄碧清澈,透明度达7.8米,水质达国家二级饮用水标准,平均水温17.3℃,湖中生息繁衍着抗浪鱼、金线鱼等24种土著鱼种。水资源总量年均2.79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有水量36.89万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资源1569立方米,年可供水量5557万立方米,两湖一江过流量217.22亿立方米,水能资源可开发量9.12万千瓦。磷矿资源现已探明储量6.5亿吨,矿区面积48平方公里,品位高,易开采。
 
经济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澄江县委、县政府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积极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面对国际国内大市场,坚持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走出了一条“磷电结合,创立基础工业,带动县乡工业发展”的经济振兴路子。经过对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农业、磷化工、电力、建筑建材、旅游等几大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并展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得到飞速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台作得到广泛开展,成为国家初级电气化县、水利先进县、农村能源综合建设县,省级旅游度假示范区,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农业是澄江经济建设的主要支柱产业,由于长期以来不断增加投人,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水利化程度达90%以上,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进入了全国水利化先进县行列。随着市场经济在农村的不断发育,澄??实现了良种化种植和规范化栽培,有效地提高了单产。在确保人均有粮350公斤的前提下,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经比例达37.3 : 62.7,2003年实现蔬菜产值1.52亿元,粮食产值2732.3亿元,畜牧业产值8631.7万元,花卉产值3288万元,蔬菜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比例比2000年提高12.84%。种植业的稳定发展,促进了林、牧、副、渔的全面发展。林业坚持以增资源、保资源、增效益,建设一个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一个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目标,不断加大投人,加强管理,在宜林荒山和抚仙湖、阳宗海近、面山大量植树造林, 实现了17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使森林覆盖率达到34.84%。
 
    工业是富民强县的基础,根据本县的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澄江县选择了磷、电作为起步产业,本着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科技为动力,效益为中心,依托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引进项目、技术、资金和人才,大力发展了县乡工业,走出了一条“以磷养电,以电促磷,磷电结合,创立基础工业”的特色发展路子。经过 十多年的重点发展,现已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磷化工、电力、冶金、建筑建材等几大支柱产业,200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0.26亿元,年均递增 12.55%,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3.44%,基本实现了初级工业化。磷化工业是澄江县的骨干工业。澄江磷化工公司凭借丰富的磷矿资源,不断加大投人,积极引进技术和人才,艰苦创业,从一个小型企业,一跃而成为全县工业发展的龙头。目前,磷化工生产规模发展到年产黄磷2.8万吨、工业磷酸48万吨、五钠1.5万吨、饲料级磷酸氢钙1万吨、肥料级磷酸氢钙3.5万吨、湿法磷酸3万吨、磷酸一铵3万吨、食品级磷酸2万吨、磷矿石开采筛分30万吨。黄磷、磷酸80%销往日本、泰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规模成为全国县级小黄磷之首,跨入了全国500家最佳化学工业和云南省100家最佳经济效益企业行列。与之相配套,澄江县充分利用南盘江和抚仙湖的水能资源,积极开发小水电。现已拥有海口、观音堂、朱家桥3座电站,参与投资的黄梨山、汇口、红石岩3座台资电站和罗碧中日合作电站等7座水电站,以及正在建设的七江、鲊取、田坝三座电站,总装机13.6万千瓦,发电5亿度,售电4亿度。电力的发展为全县工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改革开放的大环境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澄江的建筑建材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使其为澄江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条件。“九五”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设施不断完善,共投人公路建设资金6.8亿元,完成了澄川路、澄马路改造,澄阳路全面开工建设,完成了县城主干公路改造,以及62公里乡村公路建设,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77.3公里。
 
     澄江县充分利用高原明珠抚仙湖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这一巨大旅游资源优势,认真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不断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强横向联系,积极引进项目和资金,加快了旅游业的开发和建设。至2003年,全县累计吸收投入资金6.6亿元,发展旅游经营户54家,其中,国外投资1家,省级投资10家,市级投资9家,县属投资7家,县属各部门投资15家,各乡镇投资9家,个体投资3家;现已申报评定星级饭店6家,其中二星级饭店5家,一星级饭店1家,形成了集旅游观光、科学考察、休闲娱乐、会务和度假接待为一体的中、高档旅游服务设施,拥有各类游船49艘,总座位1906个,接待床位10161个。2003年接待中外游客114.62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4936.07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年均12.34%以上的高速增长,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35.2%。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抚仙湖的旅游资源,省政府把抚仙湖旅游度假区列为省级旅游度假示范区来建设,澄江县进行抚仙湖北岸搬迁,让北岸形成了万米沙滩,对禄充老渔村进行了搬迁改造,对抗浪鱼的人工种群繁殖获得成功,笔架山脚一带车水捕鱼景观得到恢复,并加强了对旅游商品的开发,发挥了旅游产业的联动效应。
  
     根据澄江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重点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力解决水、电、路、通信等制约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以磷、电为龙头,加速工业发展;山湖结合,发展特色旅游业;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大力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以抚仙湖和阳宗海保护为出发点和归宿,大力实施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程。走出一条具有澄江特色的发展道路。
 
     经过多年的发展,澄江县着力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改善了交通、通讯、城市建设、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出境道路实现了高等级化,县乡公路基本实现了油路化,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育的发展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劳动者队伍。今后,我们将按照“高标准、国际化、大配套”的长远规划,把澄江建设成为设施完备、环境优美、客商云集,富有时代气息的滇中游客聚散地和“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原观光旅游胜地。
 
 
乡镇简介

       【凤麓镇】 位于澄江县坝子北部,地处县城,距省会昆明52千米,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8.8平方千米,海拔1755米。镇政府驻地凤翔路南7号,辖4个社区居委会(拥晖、澄波、揽秀、仪凤社区居委会),35个居民小组,非大田、二台坡两个山区合作社。2002年末,镇境内人口21232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413人,少数民族933人,非农业人口14931人,农业人口6301人。
 
     【阳宗镇】 位于澄江县北端,滇中第一高峰梁王山北麓,玉溪市最北端,镇党委、政府驻地阳宗村委会,距省会昆明60千米,距县城34千米,是全县距县城最远的一个镇,也是玉溪市距昆明市最近的一个城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53′43″~103°01′45″,北纬24°45′27″~24°55′23″之间;东、西、南三面环山,北依阳宗海。全镇南北最大纵距18.3千米,东西最大横距13.5千米,镇域总面积143.46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占83.45%,坝区占8.5%,湖泊占8.05%。最高海拔2820米,最低海拔1770米,平均海拔1780米。全镇辖阳宗、桃李、新街、北斗、净莲寺、饮马池、脚步哨7个村委会,43个自然村,4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410人。
 
    【海口镇】 位于澄江县东南部,距县城23千米,东邻宜良县,南接华宁县,西濒抚仙湖,北接右所、九村镇。因抚仙湖水由此经海口河流入南盘江,故名“海口”。全镇最低海拔1328米,最高海拔2100米。全镇面积东西长约20千米,南北宽约8千米,所辖面积为102.7平方千米。全镇下辖4个村委会,总人口10754人,有汉、彝、苗三种民族。苗族、彝族占全镇总人口的22.8%。
 
    【龙街镇】 位于澄江坝子西部,美丽的抚仙湖畔,东接右所、凤麓镇,西邻呈贡、晋宁县,北连阳宗镇,南靠江川县。镇政府驻地龙街村,距县城3千米。幅员面积175.3平方千米,是澄江县最大的一个镇。全镇下辖13个村委会,109个自然村,119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镇总人口50156人。
 
    【右所镇】 位于澄江坝子东部,北接阳宗,西邻龙街、凤麓两镇,东毗九村、海口,南临抚仙湖。幅员面积80平方千米,辖小西、吉花、右所、旧城、矣旧、补益、小湾七个村委会,71个村民小组,全镇人口34407人。
 
    【九村镇】 位于澄江县城东北部,距县城7.8千米。镇党委、政府驻地九龙街。东北部隔南盘江与宜良县遥遥相望,南部与海口为邻,西北部与右所、龙街、阳宗接壤,总面积109.3平方公。最高海拔2260米,最低海拔1530米。全镇辖九村、龙潭、东山、七江四个村委会,61个自然村,62个村民小组,2002年末,全镇总户数2768户,总人口107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7人,占总人口的0.53%。全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98.5人。
 
自然资源

    水力资源 
    全县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2.78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061亿立方米,地下水0.724亿立方米,人均有水2263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里有水368874立方米,每亩耕地有水1569立方米。年可控制水量4940万立方米,年可供水5557万立方米;抚仙湖总容量189.7亿立方米,阳宗海6.02亿立方米,南盘江过境水量21.65亿立方米,星云湖注入0.25亿立方米。出境水量全县总计2.047亿立方米,其中海口河1.167亿立方米,七江河0.154亿立方米,甸朵、七江大龙潭0.2523亿立方米,阳宗海0.474亿立方米。水资源丰富,为全区之最。
 
    水电资源    
    全县水能资源可开发的河流有海口河、南盘江、七江河,甸朵龙潭等。据勘测,全县主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7.85万千瓦,可开发利用量4.19万千瓦。其中海口河流程16公里,自然落差392米,多年平均流量6.4立方米/秒,累计理论蕴藏量2.4万千瓦,现已开发海口电站、观音塘电站、朱家桥电站,总装机容量1.08万千瓦。南盘江过境流程25公里,自然落差82米,多年平均流量52立方米/秒,累计理论蕴藏量4.18万千瓦,现已开发黄栗山电站、罗碧电站、汇口电站、红石岩电站等,总装机8.84万千瓦。七江河流程15公里,自然落差477米,多年平均流量0.305立方米/秒,累计理论蕴藏量0.30万千瓦。
 
   矿产资源   
   澄江的矿藏有煤、铁、铅、铜、石英砂、石灰石、磷等。
   煤:在新村马场和阳宗镇一带,矿源15公里,储量100万吨。煤层深,品质低,不易开采。
   铁矿:在菜花坪、大竹箐、双树后山等地。品位低,不易开采。
   铝土:在阳宗镇偏西北饮马池一带,储量30万吨。
   黄磷:在县城东,南起矣旧,从渔户村开始,经大坡头、路溪勺、小烂田、麦田坡、九村蛟龙潭、风口哨、狮子山、大山寺,直到阳宗盖板山,直线18公里,磷矿层出露总长34公里,矿区面积48.12平方公里,总储量6.4亿吨。品位高,易开采。
   石灰石:在县境内分布较广,面积8万多亩,储量10亿吨。
   石英沙:储量5000万吨。
 
      植物资源
 
    粮食作物:稻谷、小麦、包谷、蚕豆、马铃薯、红薯、荞、黄豆、刀豆、杂豆等30多个品种。
   经济作物:烤烟、油菜籽、萝卡籽、向日葵、花生、芝麻、甘蔗、甜叶菊、胡麻等20多个品种。
   蔬菜:青菜、白菜、花菜、萝卡、葱、大蒜、菠菜、茨菇、韭菜、瓜类等30多个品种。
   用材林:华山松、云南松、水冬瓜、杉树、柏树、桉树、银槐树等。
   灌木林:栎树、野梨枝、小红木、水马桑等。
   用材林:楸木、樟木等。
   果木林:桃、梨、核桃、板栗、枣子、柿子、软枣、拐枣、花红、石榴、山渣、柑桔、黄果、杏、李等。
   竹林:金竹、水竹、楠竹、棉竹、箭竹等。
   木本油料:油茶、油桐等。
   山林特产菌类:鸡棕、摆依、干巴菌、谷熟菌、青头菌、黑牛肝、黄赖头等。
 
    动物资源   
    野生禽鸟:野鸭、箐鸡、麻雀、猫头鹰、喜鹊、八哥、啄木鸟、燕子、岩燕、鹧鸪、竹鸡、画眉、绿翠、布谷、白头翁、猪屎雀、鹭鸶、老鹰、鹞鹰、乌鸦、斑鸠、水葫芦、鱼鸭、海鸥、秧鸡、屎咕咕、点水雀、找工雀、竹雀、瓦灰雀等。
   爬行类:穿山甲、四脚蛇、青蛇、乌梢蛇、青竹标、翠蛇、秤杆蛇等。
   野兽类:有麂子、狼、狐狸、野猪、豹子(极少量)、花脸獐、狗獾、黄鼠狼、刺猪、岩羊、松鼠、野兔、獭猫、竹鼠、山鼠、猴子、野猫。
   家畜:主要有水牛、黄牛、马、骡子、毛驴、猪、山羊、绵羊、猫、狗。
   家禽:鸡、鸭子、鹅、家兔、鸽子、火鸡。
   水产类:鱼,抚仙湖、阳宗海两湖中本地习称的主要鱼种有鱇鱜鱼、青鱼、花鱼、马鱼、鲫鱼、金线鱼、鲤鱼、小白链、蛇鱼、钻鱼、石扁头、小花秋、小洞鱼、银鱼、非洲鱼。在水库坝塘饲养的鱼有草鱼、白链、鲤鱼、武昌鱼等。此外还有螃蟹、石蚌、青蛙、虾、螺蛳、黄鳝、泥鳅等。
 
旅游景点

       抚仙湖

       抚仙湖的水冰清玉洁,沁人心脾,是玉溪水的代表。有人说,抚仙湖里流动的不是水,是闪光的宝石,是耀眼的翡翠,是清淳的美酒,看一眼就使人心醉。
 
    明嘉靖年间著名才子杨升庵曾这样赞美抚仙湖“澄江色似碧醍醐,万顷烟波际绿芜。只少楼台相掩映,天然图画胜西湖。”《徐霞客游记》中写下这样的话:“滇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仙湖最清。”
 
    抚仙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水质最好的湖泊,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平均深度87米,最深处达160米,蓄水量189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滇池或6个洱海的容水量,占云南全省30多个湖泊总蓄水量的63%。
 
    抚仙湖——东方明珠,蓝色文化的摇篮。蔚蓝色波光里折射出的历史文化之光,使每一个走近它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被迷住。从五亿年前那弱小的原始生命抚仙湖虫,到古滇国青铜器璀璨的金属光芒,汉唐俞元古城神秘消失于湖底的种种猜测,关索戏古朴原始的傩戏傩舞,无不张扬着抚仙湖蓝色文化的博大精深与远古深邃。
 
  帽天山  
  19世纪30年代,达尔文在其著名的《物种起源》一书中预言:今后如果有人对我的理论提出挑战,那很可能来自对寒武纪动物突然大量出现的解释。
 
  1984年7月1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侯先光在澄江县帽天山发现了"纳罗虫"化石,向人类揭示沉睡了5.3亿年的寒武纪早期世界,中国、云南、玉溪、澄江和帽天山声誉鹤起,名声不胫而走,传遍世界。
 
  1984年以后的10年间,来自10多个国家的50多位古生物学家,在澄江帽天山地区采集了约5万块化石,古生物学家们迄今为止已在澄江化石中发现了40多个门类的80余种动物。
 
  1991年4月23日,美国最权威、最有影响的《纽约时报》以头版头条并附配精美图片介绍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指出:"中国帽天山动物群的发现是本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
 
  1996年8月2日,中国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放了一条使每一个中国人心醉的?惊人的发现之一,接着"焦点访谈"对澄江县帽天山及化石产地作了全景式、多层面的深入报道。
 
  2001年1月出版的美国权威学术刊物《科学》杂志全面介绍了中国古生物学研究的现状,认为云南澄江化石使脊椎动物出现提前了6千万年。这些化石有助于古生物学者证实大约5.3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帽天山距昆明56km,距玉溪市87km,距澄江县城6km。整个化石埋藏带呈蛇状蜒蜒达20km,宽4.5km,埋藏深度达50m以上。现圈定的保护面积为18km,其中核心区保护面积1.2km2。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化石点30余处,采集化石3万余块,科学鉴定认为有40个门类,100多个种的古生物化石,涵盖了现代生物的各个门类,还发现多种过去曾大量存在现已灭绝的动物新种,已超出现有动物分类体系,只能冠之以发掘地名来命名,如抚仙湖虫、帽天山虫、云南虫、昆明虫和跨马虫等,尤以可喜的是最近在玉溪与昆明交界的滇池海口又出现了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柱动物――海口鱼,其结构和功能较云南虫还复杂,是世界上发现的化石动物中特异门类最多、埋藏保存最佳、外型最精美、品质最优良,属稀世珍宝级的动物化石。科学研究认为它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这一重要生命进化树和生物演化链上的鼻祖。
 
 如今的帽天山是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和国家自然遗产,现正积极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澄江大事记

   西汉至清朝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设俞元县(今澄江),属益州郡。
 蜀汉建兴三年(225),改益州郡为建宁郡,俞元县属建宁郡。
 西晋武帝泰始七年(271),俞元县沿袭旧制,仍属建宁郡。
 永嘉二年(308),改建宁郡为晋宁郡,俞元县属晋宁郡。
 西晋末至东晋初,晋惠帝复设宁州后,郡县制屡有分合,而俞元县分属不同的郡,或分立新县,仍属晋宁郡。
 隋开皇十年(590),俞元县隶属于南宁州总管府管辖。
 唐武德元年(618),俞元县划属南宁州都督府。
 天宝末年(756),改俞元县为罗伽甸(今澄江,罗伽一名始此)。
 上元元年(760),改罗伽甸为河阳郡(今澄江,河阳一名始此)。
 宋乾德三年(965),赵匡胤以大渡河为界,蒙氏在滇东设37部,其中3部:即强宗部(今澄江县阳宗镇)、休制部(今玉溪)、步雄部(今江川),后又将这3部合并为罗伽部(今澄江)。
 蒙古宪宗四年(1254),忽必烈统一云南,改罗伽部为罗伽万户府。
 宪宗六年(1256),境内设常平仓、义仓。
 至元三年(1266),改罗伽万户府为中路,领河阳县、江川县、双龙县、畔龙县、休纳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将罗伽中路升为澄江路(澄江一名始此)。
 大德四年(1300),知府严斌主修阳宗?学。
 明洪武十五年(1382)三月,改澄江路为澄江府。知府王砚设西关(上关、中关、下关)。始建府治于绣球山。
 洪武十九年(1386)九月,沐英奏请屯田,以左、前、广、后4卫分屯河阳县。
 洪武二十七年(1394),沐春社派兵1.5万人,命王砚开挖阳宗汤池大沟,引阳宗海(明湖)水流出。
 景泰元年(1450)秋,淫雨连绵,庄稼遭害,斗米价值银四两。
 景泰七年(1456),连绵阴雨,庄稼无收,百姓用野菜充饥。
 天顺四年(1460),在海口河南岸修建石坝,北岸修建梅子箐石坝。
 弘治十二年(1499)二月四日,地震,民房倾倒,人畜多压死,禾稼遭害,月余才止。
 弘治十七年(1504),知府温廉迁府治于金莲山。
 正德十三年(1518),迁府治于阳浦山麓。建黉学于绣球山。
 正德年间(1506~1521),知府李珩重修阳宗城。
 嘉靖八年(1529)八月十四日夜,大雨倾盆,山崩,西浦溪水涌入西街子,倾城、坏屋、损害庄稼。
 嘉靖十年(1531)夏,山多虎,天大旱,米价腾贵。
 嘉靖十八年(1539),迁府治于金莲山。
 嘉靖二十七年(1548)四月二十六日,地震。
 隆庆元年(1567),在城南筑鲁溪营堰塘,周围1里,深七尺,引西龙潭水注入。
 隆庆四年(1570)知府徐可久迁府治于舞凤山麓(今凤麓镇)。
 隆庆五年(1571),知府徐可久在太平桥下建太平闸,于西浦龙泉坝开三河,引泉水南流入抚仙湖。县城东建黉学(文庙),又称孔庙。
 万历二年(1574),大雨,湖水溢出,米价腾贵。
 万历九年(1581),将赋役归并田赋征收。
 万历十四年(1586),湖水溢出,损坏庄稼。
 万历十六年(1588),地震。
 万历十八年(1590),天旱,损害庄稼,歉收。
 万历十九年(1591)八月,天旱,民饥。
 万历二十四年(1596)八月,地震。
 清顺治三年(1646),张献忠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入滇。孙可望派将张胜镇守河阳。
 顺治十五年(1658)四月十七日,新兴州发生五级地震,波及澄江。
 康熙六年(1667),知府周国寿重修阳宗城。
 康熙八年(1669),云南巡抚李天裕裁阳宗县归并河阳县,属澄江府辖。
 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刘知枢编审实丁1313丁内。
 康熙二十八年(1689)三月,水灾。
 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连绵大雨,山洪泛滥,损害禾稼,毁坏房屋。
 康熙三十一年(1692),新设迤南道,澄江府仍属迤东道管辖。
 康熙三十四年(1695)八月二十日,大雨冲毁房屋。
 康熙三十六年(1697),天旱,米价腾贵。修建海口石桥(又名海晏桥)。
 康熙四十一年(1702)十月,天下黄沙,3日乃止。重修黉学(文庙)。
 康熙五十一年(1712),实行地、丁合一,统按田粮征收粮税。
 康熙五十六年(1717),李丕垣主修,李应绶等编纂《河阳县志》,计20卷。
 乾隆十五年(1750),地震,鼓楼垛口倒塌18座。
 乾隆五十八年(1793),筑鲁溪营吉里村堰塘,周围1里,深8尺,聚西龙潭之水灌溉田亩。
 嘉庆年间(1796~1820),知县王良臣建太平桥。
 道光十三年(1833)七月二十三日巳时,地震,房屋倒塌,压死男妇无数。
 道光二十七年(1847),李星源主修,李熙龄等编纂《澄江府志》。
 咸丰年间(1851~1861),筹集军晌,摊派津贴。
 咸丰十年(1860),鼠疫流行,死者数以千计。
 同治末年(1874),划新兴州归澄江府管辖,设千总一人,驻新兴州。
 光绪十年(1884),清丈田亩,核实田赋。
 光绪十一年(1885),开办社仓积谷。
 光绪二十七年(1901),河阳县设邮政代办所。
 光绪三十三年(1907),推行癸卯学制,开办新学,府署设儒学制。创办澄江府属师范传习所。创办县属两等小学堂,后改为县立第一小学堂。
 光绪三十四年(1908),开办澄江府属中学堂。县衙设实业所。
 宣统元年(1909)四月,地震,房屋倒塌。创办职业学堂蚕桑讲习所。开办艺徒学堂。
 宣统二年(1910),县境内开办公办和私营采煤业8个,分别在乌鸦洞、沙坝、牛场等地开采。开办私营联发铜厂和宝丰铜厂。
 宣统三年(1911),府属师范讲习所、府属中学堂并省归口管理。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改儒学所为劝学员长所,县设劝学员长1人,各大乡设劝学员1人,改学堂为学校。贯彻国民政府《小学教育令》,分学区推广新学,规定学制为高小3年,初小4年。县城创办乙种工业学校,设窑业、染织专业。城东门、西门、九村、阳宗、新街等21所义学改为初等小学。
 民国2年(1913),废府设县,改澄江府为澄江县,由云南省直接管理。10月,地震。
 民国4年(1915),新设县办第二高等小学校。
 民国5年(1916),奉省命将劝学员长所改为劝学所。乙种蚕业学校、乙种工业学校、县立女子小学堂相继停办。
 民国6年(1917),开办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县政府恢复已停办的女子小学,并增设女子高等小学。
 民国8年(1919),吴崇基主修《澄江地志资料清册》。
 民国9年(1920),云南省政府派蒙自道尹秦光弟查勘星云、抚仙两湖出水口河道,着手开凿、疏复工程。胡永寿在城内开设“永胜祥”杂货店,在个旧开设“永盛祥”商店,从澄江收购抗浪鱼、黄烟叶、大米、生猪、藕粉等进行销售。
 民国11年(1922),贯彻《壬戌学制》,学期为高小2年、初小4年,称为“四,二制”。4月7日,县人罗佩金在华坪双金坡被普小洪杀害。
 民国12年(1923),经龙云批示,乡绅李成芳热心公益事业,尽心兴修水利,赠送匾额一块给予表彰,上书:“加惠桑梓,耄岁急公”。
 民国13年(1924)春,星云、抚仙两湖出水口开始整治,扩修海口大桥,持续施工4年,
 至民国16年(1927)冬完工。3月,龙街镇背街巫婆烧香化纸求神,引起火灾,连烧9家房屋。
 劝学所改称教育局。
 民国14年(1925),在龙王庙创办第三期高等小学。
 民国16年(1927),中共云南特委派中共党员周霄、伏瑞珍到县内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中共云南省农委书记李鑫由昆明步行至澄江,视察农运情况。改县衙为县政府。在龙街开办点苍中心小学。县政府给小学教员增加薪金,5年以上教龄增加5银元,3年以上教龄增加3银元。蒋世英、朱朝相聚众200余人,抢劫县城,杀害民士20多人,烧毁房屋30多间,百姓遭难。
 民国17年(1928),设立县牲屠税局。在右所开办第二区高等小学。设立县财政局。
 民国18年(1929),邮差李真祥命长子代送邮件去徐家渡,中途被人杀害。
 民国20年(1931),县人严尔寿在西正街开设西医诊所,号称“严介眉诊所”。
 民国21年(1932),奉省教育厅令,将澄江中学改为县立乡村师范学校。开办猫山、老鸦洞、仙人洞、小营、阿架山、小团山等采煤场,均属私人开办。云南公路局决定修建呈贡、澄江、江川、玉溪公路,3月派技术员李伟等人前来勘测,于11月21日动工,历时8年,于民国28年(1939)正式通车。澄江至江川公路开始修建,因经费紧缺,修修停停,时隔52年,于1984年方正式建成通车。
 民国22年(1933),清理丈量土地。
 民国23年(1934),奉省令建立民众教育馆,兴修民众体育场。秋,举办县首次运动会。
 民国24年(1935),云南省卫生实业处到县境内调查麻风病情况,全县有麻风病患者118人。
 民国25年(1936)9月,昆明至澄江长途电话开通,话机设县政府内。
 民国26年(1937),禄充村发起成立“抗浪鱼鱼秧会”。始设“商业联合会”。国民政府民政部在小湾老鹰地建麻风病隔离所,收容麻风病患者66人。经省教育厅批准,乡村师范学校改为县立初级中学。在中学施行童子军教育。全县田地分上、中、下三等九则计征田赋。
 民国27年(1938),中国农业银行澄江办事处成立。成立中小学教育鉴定委员会。开办中小学教员讲习会,成立教员军训总队。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民国28年(1939)2月,中山大学迁澄江办学。全校8个学院分设在文庙、玉光楼及城外旧城、梅玉、中所、备乐等村上课。在澄期间,编写了《澄江之土壤》一书,在金莲山设“澄江气象观测站”。1940年秋迁回广州。女子小学与凤麓小学合并,实行男女生同班上课。兴办幼稚园。县人马跃庭在县城东门街开设文化店,专营石印信封、广告等。
 民国29年(1940),教育局改称教育科。云南省立昆华中学迁澄江办学,两年后迁回明。“万顺号”开业,专营课本、文具、对联等。流行霍乱病,吉花、高西、小西等地最甚。
 民国30年(1941),各中小学校实行春秋季招生。云南省烟草改进所晋宁分所在县境内推广烤烟栽种200多亩,收获烤烟3万多斤。县设田赋管理处,县长兼任处长。田赋改征实物(稻谷)。
 民国31年(1942),澄江县烟草分所成立。美国空军志愿队对空通讯班奉命来澄江,驻扎忠恕村,监视日本侵略军空军飞机行动。马鸿开、童光卓、徐剑萍、杨明华、段东升先后开设私人西医诊所。
 民国32年(1943),云南省建设厅水利局勘测阳宗海,绘制湖区地形图。整修县城至龙街、县城至旧城、老营庙转九条沟达龙王庙1辆,往来于昆明至澄江进行客货运输。
 民国33年(1944)5月2日,江川、澄江、华宁3县联合成立星云、抚仙两湖管理站,共同管理两湖,业务上受省水利局监督指导。澄江汽车站成立。田赋、征粮机构合并,改称田赋、粮食管理处。“一贯道”传入澄江。成立东区(县城以东)水利分会,提倡筑堰塘、筹修河堤。县长刘承功因治水有功,受到省水利局嘉奖。
 民国34年(1945),为充实师资,开办“国民教育师资训练班”。在原万寿宫旧址上建造凤山公园。
 民国35年(1946),中所村与大仁庄因用水问题发生纠纷,打死中所村民1人。
 民国36年(1947)2月,设海口水文站。
 民国37年,澄江合作金库成立。由官商投资,在东门玉光楼合建火力发电厂1座。云南人民讨蒋自救军在澄江发展3个连队,进行游击战争。
 民国38年(1949),徐国彬等人,来澄江开办暑期补习学校。7月,架通全县8个乡镇电话及呈贡、晋宁长途电话。7~8月,中国民主青年同盟成员徐国彬、杜朝兴、陈坦等20多人来澄江,在中共滇中地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开展组建中共地下党的活动,杨一堂发展杜朝兴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通电宣布云南和平起义,县长王树英致电卢汉,响应起义,听候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