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市行政地图

长乐市概述

区域概况
   

      长乐市位于闽江口南岸,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开放市(县)之一。是福建省会福州的门户,国内屈指可数的空海"两港"城市。市区距福州市中心29公里,长乐国际机场距福州49公里。世界上最大的迭合梁双塔双面斜拉桥青洲大桥和乌龙江特大桥把闽江南北两岸紧密连在一起。全市土地面积718平方公里,总人口68万人。1994年撤县设市。处于长江口与珠江口海岸线的正中。属于国家颁布的沿海开放市(县)之一,全市面积658平方公里,人口66万,长乐现辖14个镇、2 个乡、2 个街道,共有231个村、14个社区居委会、6个居委会。邮编:350200 代码:350182 区号:0591 拼音:Chánglè Shì 别称:吴航 简称:航

  长乐是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的启锚地,也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之一,海外侨胞、港澳同胞近30万人,在台人员及后裔10万人。
 

一、历史
 长乐历史悠久,设县始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 年), 长乐(399年─401年)十六国后燕慕容盛年号。至今有1380 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长乐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夏商时,属扬州。秦汉时期属闽。晋春秋和三国时,吴国、东吴在六平吴航头(今吴航镇)造船,因此,别称吴航。晋朝惠帝时,将扬州部太康分为建安郡和晋安郡,长乐属晋安郡原丰县。隋朝大业间,晋安郡改为建安郡,长乐属闽县。唐武德六年(623 )由闽县析立,取《 诗经》 “宅新邑,宁厥止”之义,县名为“新宁”,县治设敦素里平川(今古槐),不久改称长乐县。圣历二年(699 ) ,析出长乐南部的太平、感德、崇德、孝义、万安、长东、永乐、永福8 个乡,设置万安县(今福清市)。上元元年(760),防御史董玠因敦素里地形卑湿,将县治移到吴航头。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后梁乾化元年(911) ,改县名为安昌县;后唐同光元年(923 ) ,复名长乐县;长兴四年(933 ) , 王延钧称帝福州,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以闽县为长乐县,以长乐县为侯官县,以侯官县为闽兴县;清泰二年(935),闽县、侯官、长乐均复旧名;后晋天福六年(941 ) ,改闽县为长乐县,改长乐县为安昌县;天福七年,复为闽县、长乐县,均属长乐府,此后长乐县名稳定下来。立县至清,长乐为闽州、福州、长乐郡、福州威武军、福州彰武军、福安府、福州路、福州府等(均为今福州)所辖。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废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福建省设东、西、南、北4 路道,长乐属东路道。1914 年,改东路道为闽海道。1925 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长乐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1933 年,以十九路军将领为核心,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 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划福建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4 省,长乐属闽海省。1934 年7 月,全省设10 个行政督察区,长乐为福建省第一行政督察区公署驻地,辖长乐、闽侯、连江、福清、平潭、永泰、罗源等县。9 月,闽侯县十三区的光俗、高详、至德、绍惠、钦仁、江左6 里划归长乐第七区,时省府委员陈煌琳实地勘界并立碑太岁坑(今黄石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省设立8 个专区,长乐属闽侯专区管辖。1955 年,全省改设5 个专区,长乐属福安专区管辖。1959 年,复属闽侯专区管辖。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属闽侯地区管辖。1971 年,改属莆田地区管辖。1983 年7 月l 日,实行市带县体制,长乐属福州市管辖。1994 年2 月18 日,长乐撤县设市,仍属福州市。
 长乐现辖14个镇、2 个乡、2 个街道,共有231个村、14个社区居委会、6个居委会。全市辖:吴航街道、航城街道、漳港街道、营前街道、首占镇、玉田镇、松下镇、江田镇、古槐镇、文武砂镇、鹤上镇、湖南镇、金峰镇、文岭镇、梅花镇、潭头镇、罗联乡、猴屿乡。
 长乐是中国“草根工业”的发祥地,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福建十强行列,兼具空港、外港、内港和大型火电厂的投资优势,是正在崛起的现代港口工业和滨海旅游新城。

二、地理环境
 长乐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口南岸,与台湾岛隔海相望。介北纬25°40′~26°04′、东经119°23′~119°59′之间。东临东海,南邻福清市,北接闽江,西连闽侯县而接近福厦国道,福泉高速公路从境内通过。东北交连江县海界,东南交福清市、平潭县海界,海岸线长96公里。有大小岛屿34个,其中以白犬列岛为大。全市陆地面积658平方公里,辖吴航、航城、营前、首占、玉田、松下、江田、古槐、文武砂、鹤上、漳港、湖南、金峰、文岭、梅花、潭头16个镇和罗联、猴屿2个乡,255个村委会、9个居委会。1994年人口65.41万人,1998年人口67.37万人,以汉族为主,有满、畲、蒙、藏等?全省最大的满族村。市人民政府驻吴航镇,距省会福州陆程33公里。
 长乐是个准半岛,地貌属低山丘陵小区。山丘呈“丁”字形分布中部和南部,最高峰大埔尾海拔646.3米。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石材、石英砂、砖瓦土、高岭土、叶蜡石、铁、锰、铅等十多种,其中石英砂数量与质量居全国前列;花岗岩分布广,储量大,质地坚细,色泽光艳,具开采价值。东部为开阔的滨海平原,西部为福州平原的一部分,西南为罗联盆地,平原面积190平方公里,约占全境土地面积四分之一。水域(含界内闽江)面积50.6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237平方公里,为陆地面积1.88倍,约占全省海域面积十分之一。闽江自长乐西北东流至梅花洋入海,过境长35公里,年流量620亿立方米,为长乐生产、生活提供丰富的客水资源。境内有三溪、潼溪、猎溪、大溪、太平港等溪河,注入闽江或东海。平原上河道纵横交错,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2公里,航运、灌溉便利。

三、气候
 长乐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暖热湿润。年平均气温19.3℃,大于或等于10℃,积温6375.6℃,年实际日照时数1837.6小时,无霜期333天。年降水量1382.3毫米,5~6月占24%~34%,7~9月占29%~42%,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动物生息。境内植物277种,有马尾松、杉、湿地松、木麻黄、相思树、油茶、银杏、桐柳等树种;有黄精、何首乌、天门冬、太子参、荆芥等中药材。有水稻、小麦、甘薯、大豆等粮食作物,有花生、油菜、西瓜、甜瓜、茶叶、甘蔗、茉莉花等经济作物,有历史上著名的胜画荔枝、琅峰福橘、列为贡品的长乐青山晚熟龙眼,还有水蜜桃、枇杷、杨梅、橄榄等果树。野生动物资源近千种。东部海域产有带鱼、大黄鱼、鳗鱼、鲳鱼等海洋鱼类700余种,有对虾、毛虾、梭子蟹等甲壳类100多种。浅海滩涂产有牡蛎、海蚌、缢蛏、花蛤、香螺、紫菜等几十种贝、藻类水产品。有草鱼、青鱼、鲢鱼等25种淡水鱼类。诸多水产品中,以中华绒毛蟹、金蟳、对虾、海蚌、流鳗、石斑鱼、真鲷、鲈鱼等为名贵,尤其漳港海蚌是世界稀有的海珍品。

四、旅游景点
 境内负山际海,山岩石谷磅礴瑰丽,奇山秀水星罗棋布,文物古迹荟萃。有闽中名刹龙泉寺、灵感天王寺、雄伟壮观的圣寿宝塔、抗元名将杨梦斗纪念祠、高应松枢密第与忠烈祠、江田三忠祠、明初建造保存尚好的梅花城、航海家郑和立的《天妃灵应之记》碑、太平港、天妃宫、出洋平安鼓等处文物史迹系列,以及清代三江口水师旗营遗址,江田南阳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和玉田灵隐墓(灵隐墓俗称龙卷墓。)闽中游击队补给基地等等。大自然的神功将山河造就,首石凝云、壶江泛月、龙潭晓瀑、寒岩晚钟、五峰岚横、七岩星绕、筹峰积雪、龙角含烟、屏障铺霞、灵峰迎旭、梅城弄笛、御国归帆、金刚濯足诸景,令人驻足神往。名山胜景之中,留下许多历代文人题刻,现存有杨发、蔡襄、李纲、苏舜元、文天祥、朱熹、郑和等摩岩石刻。城区新建南山郑和公园、爱心公园、南门公园、江滨花园等把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为千年古邑增添光彩,为港口旅游城市装点新姿。
 

五、人文
 长乐是省会门户、军事要地。东北前沿梅花镇居闽江口南岸突出部,为海上入福州的要隘;沿江的营前、琴江、金刚腿与福州的马尾、闽安隔水相对,互成犄角,控扼闽江咽喉。古代梅花先后设巡检司、千户所;戚继光屯兵瀛州(今营前)剿倭。清雍正六年(1728)在琴江建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拱卫省城,民族英雄林则徐为该营临江照壁题“海国屏藩”。东部海岸线长而曲折,多港湾澳口,古今均有军队驻防。
 长乐民间自古盛行练武术、划龙舟、耍狮、舞龙灯等体育活动,尤以武术在海内外影响深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群众体育运动蓬勃开展,成立各种体育组织,体育队伍日益扩大,城乡体育运动普遍开展。1992年国家体委授予长乐“武术之乡”称号。1996年国家体委授予长乐“全国体育先进县”称号。1979~1998年长乐向国家队、省体工队及各体育院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297人,其中陈洪太、黄宝挺被国家体委授予“国际级运动健将”称号,郑茂荣、许玉官、郑荣获“国家级运动健将”称号。
 
 长乐人民富有爱国精神和革命传统。明代,长乐人民自发配合官军,在梅花洋和上洞江平原等地痛歼倭寇。清光绪十年(1884)法国侵略军在孤拔的带领下突袭马尾军港,琴江水师旗营官兵及长乐沿江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使法军占领福州的阴谋不能得逞。民国17年4月,中共地下党组织在玉田地区创建了长乐县最早的党支部,发动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减租、反霸斗争。长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顽强地打击日本侵略军和汉奸卖国贼。民国30年,长乐抗日游击总队与日、伪军激战5次皆捷。其中琅尾港一役,击毙日本侵略军马营司令中岛中佐等官兵42人,战绩轰动海内外,得到中共华东局嘉奖。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保卫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保卫红色基地,长乐革命基点村广大群众粉碎国民党保安团的屡次“围剿”,跟着共产党投身于解放战争,积极开展减租减息,严惩恶霸和“?镇公所,歼灭国民党反动武装。民国34年下半年至民国36年夏,玉田龙卷墓成为中共福建省委和闽中特委驻地之一。1949年8月16日,闽中游击支队长乐大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长乐全境。长乐人民从此改变受压迫、受奴役的悲惨命运,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和空前的革命热情,走上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长乐文化源远流长,人才辈出。改革开放后,文艺创作繁荣,硕果累累,涌现出许多优秀作者,1979~1998参加地区级以上展览、表演以及在地区级以上报刊发表的作品共有1600多件(篇),其中获全国级奖26件,较突出的有音乐作品《两只小鹧鸪》、摄影作品《黄山素描》。全市有省作家协会会员2人,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8人;省诗词学会会员10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10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7人,中国摄影协会会员2人;福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6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4人;省、福州市舞蹈家协会会员2人;福州市曲艺家协会会员3人,省曲艺家协会会员8人。他们的作品和表演在国内外屡屡得奖。“海滨邹鲁”之誉以长乐为最,有重大影响的文学家、艺术家比比皆是,其中有古代画龙高手陈容,当代文坛泰斗谢冰心,著名文学家郑振铎,被誉为北梅南奏的表演艺术家郑奕奏,著名电影导演陈怀凯、陈凯歌,书画家李兆珍、黄葆钺,书画篆刻家陈子奋、潘主兰、潘懋勋、周哲文等。

六、经济发展
 长乐素有鱼米之乡称誉,长乐人民历来以农渔为业。北宋时期,长乐人民就已掌握间作双季稻栽培技术。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陈振龙从吕宋(今菲律宾)引进甘薯,试种推广。长乐造船业发展较早。春秋时吴国、三国时东吴、明朝郑和下西洋,都在长乐修造大型海船,同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与渔业、造船业、航海相关的木竹铁器、锻造、渔网、油漆、棕麻绳、食品、纺织、印染、陶瓷、酿酒、酱等行业发育较早,至明清已臻兴盛。其中长乐生产的苎布,享有“长乐苎布赛白绫”之美称。由于长期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至民国末年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经济濒于崩溃。1949年,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464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557万元,其中工业产值占2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中共长乐县委、县人民政府领导下,长乐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济发展经历艰难曲折,取得辉煌的业绩。1949~1957年通过土地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生产力得到解放,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1957年国内生产总值由1949年的1088万元上升到7427万元,工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1557万元上升到9500万元。1958~1961年,由于“左”的错误思想指导,忽视客观经济规律,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指标、高速度,“浮夸风”和“共产风”泛滥,加上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经济遭到严重破坏。1961年全县粮食产量72646吨,比1957年减少22951吨。1963年,贯彻中共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全县有造船厂、陶瓷厂、农具厂、糖纸厂等国有工业11家、集体工业57家。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1.0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31亿元,分别比1962年增长31.09%、43.29%。“文化大革命”期间,正常的生产秩序受到破坏,国民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长乐进入发展最强劲、实力最强盛、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历史新阶段。改革开放后工农业不断开创新局面,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化农村改革,由单一生产粮食向农、林、牧、副、渔等多元化、基地化、商品化、专业化新型结构转化,以优高为重点,大力推进科技兴农,促进长乐农业经济全面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三资企业,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政企分开、厂长责任制、转换经营体制、企业兼并和股份制,从而增强了企业活力和竞争力。1984年中共长乐县委、县政府提出“乡镇企业打头阵”的口号,鼓励乡镇办、村办、联户办、个体办“四个轮子”一起转,促进了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著名经济学家费孝通视察长乐乡镇企业时予以赞扬,称之为“草根工业”。至1985年乡镇企业猛增到2046家,乡镇企业总产值3.35亿元,其中乡镇工业企业总产值2.21亿元,是1983年的3.56倍,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2.6%。1992年中共“十四大”和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长乐出台一系列政策,优化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扩大开放,内联外引,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1994年全市共有企业6480家,乡镇企业总产值51.25亿元。乡镇企业有5家成为省级先进企业,4家成为福州市科技示范企业。鹤上成为全省最大的羽绒生产基地。费孝通再次到长乐视察,对长乐乡镇企业9年来的飞速发展称赞不已,说它“已长成大树了”。全市工农业总产值70.04亿元,是1978年的37.84倍,其中工业总产值56.2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7.3%。粮食总产量17.15万吨,比1978年增长17.1%;水果总产量1.19万吨,西瓜产量1.84万吨,茉莉花年产2913吨;蔬菜品种繁多,总产量19.9万吨,自1961年开始长乐就已成为福州市蔬菜生产基地;同年末生猪存栏数12.4万头;家禽289万只,其中蛋鸭105万只;肉类总产量1.88万吨,蛋品年产1.91万吨,长乐水禽城是全省最大的种鸭苗综合生产基地;水产品总产量9.62万吨,其中海洋捕捞8.37万吨,海水养殖6071吨,淡水产品6443吨。1996年金峰、潭头、鹤上、营前4个镇跨入全省百强乡镇。1985年金峰镇首次成为农村社会总产值亿元乡镇。1997年,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首破百亿大关。绿化造林成绩显著,沿海一线培植66.75公里长的防护林,森林覆盖率36%,联合国林业组织誉之为“绿色长城”。先后通过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部级达标验收和福建省绿化达标验收,被林业部授予“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1993~1998年,长乐累计完成技改530项(含100万元以下项目),总投资14.2亿元,年可新增产值30亿元以上。福建经纬集团从1988年开始,前后经过12次技改,创办金林生、金林来、金鹤毛绒、棉丝厂、金鑫丝织等5家公司,固定资产从500万元增加到3.8亿元。199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16.17亿元,比1978年增长198.2倍,平均年递增30.3%。其中国有和集体工业总产值12.7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11%,私营经济66.82亿元,占57.5%,个体经济4.01亿元,占3.5%,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1.94亿元,占2.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30.66亿元,占26.4%。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143.54亿元。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95亿元,比1949年增长24.2倍。粮食生产连年稳中有增,粮食总产量19.13万吨,比1978年增长30.7%,平均年递增1.4%,水果生产向基地化发展,全市水果面积6.62万亩,水果总产量1.64万吨,比1978年增长16倍。其中晚熟龙眼发展较快,种植面积2.76万亩。畜牧商品向集约化发展,涌现出一批专业生产基地,肉类总产量2.47万吨,比1978年增长10.4倍,平均年递增13%。水产养殖坚持捕养并举,拓展远洋捕捞,加快浅海开发,水产养殖面积3.36万亩,水产品产量12.8万吨,比1978年增长2.94倍,平均年递增7.1%。农村经济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多业并举、多种经营、具有农业产业化鲜明特色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全面实施“小康工程”,1995年,全市基本实现小康目标。截止199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从1949年的1088万元猛增至71.17亿元,增长132.6倍,工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1557万元增加到139.13亿元,增长239.4倍;财政总收入从1949年的192万元增加到2.8亿元,增长145倍,经济实力跃居全省第五强。
 长乐人民自古重视兴修水利,宋代就开始开凿莲柄港水渠。民国18年,建成莲柄港机械提水工程,灌溉面积2万亩。但旧水利工程标准低、管理差,常淤塞,防御旱涝能力甚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建有三溪、江田、西皋等山塘水库418处。建有营前港水利工程,库容量916万立方米,可排涝10.4万亩,防洪3.4万亩,明显提高莲柄港水网综合效益。建有排洪挡潮水闸15座,还建有海堤12处,全长38.12公里,保护农耕地15万多亩。在龙腰山开凿长841.2米的引水隧洞,灌溉面积扩大至13.5万多亩,排涝效益10.5万亩。至1994年,共建成蓄、引、提、排水和堤防工程989处,总投资1.073亿元,其中莲柄港灌区枢纽工程建有大堤、船水闸、桥梁、通水隧洞,集引、蓄、提、排水和人饮于一体,每年从闽江引用水量为0.881亿立方米。至此,长乐结束了十年九旱的历史,大大减轻了洪涝灾害的威胁,1992年荣获“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称号。供水也日益扩大,全市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25万吨,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长乐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沿海开放县(市),内联外引,成效显著,外向型经济全方位拓展。至1998年底与日、美、英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合同272项,总投资7.37亿美元,合同外资5.69亿美元,实际引资3.44亿美元。1998年全市完成出口商品交货总值15.12亿元。长乐也是开展对外劳务合作的最早(县)市。至1998年底,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475人次。
 长乐是著名侨乡。早在唐末五代,就有王彦英举家浮海避难新罗(今朝鲜南部)。南宋时期有漳坂人谢升卿,入赘安南(越南),宝庆元年(1225)立为安南王。历代有人出国谋生创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移民、留学和劳务出国人数日见增多。据不完全统计,长乐侨居海外的华人华侨约10万人,分布在世界53个国家和地区。他们都为侨居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奉献聪明才智?民经济的发展,长乐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清光绪年间,出现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客轮。但陆上交通运输依旧是徒步肩挑。民国25年建成城关至营前公路,出现汽车运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交通运输迅速发展,1980年内河航运每日36个航班,年客运量10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759.19万人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长。1994年全市有公路40条,实现村村通汽车,通车里程348.13公里,1998年底增至621公里,比1978年增加382公里,增长1.6倍。长乐国际机场的正式通航,标志着长乐立体交通格局的形成。
 长乐邮政始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民国时期设长乐邮局,后又设电报(信)局、电话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邮电事业逐步发展,设施、装备不断更新。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发展,邮电事业相应得到快速发展。1990年启动移动通信。至1994年,全市有邮电支局11个、邮电所7个,邮路总长251公里。1998年,电话用户由1978年的720户增加到7.62万户,电话普及率18.7部百人。移动电话2.54万户,无线寻呼4.78万户。程控电话总容量13.6万门;邮电业务总量2.38亿元,比1978年增长643.8倍,平均年递增38.2%。程控电话、移动通信、传呼、传真等快速传递通讯手段一应俱全,居国内领先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电力建设发展较快。长乐供电电压等级从35千伏上升为110千伏和220千伏,供电能力及供电质量从滞后转变为超前。1987年、1989年先后被国家水电部评为全国农村(小水电)优秀电网。到1996年,长乐已有110千伏变电站2座,35千伏变电站7座,年供电量从1978年的1776万千瓦增加到34641万千瓦。
 经济的高速发展,给长乐人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膳食结构渐趋科学,质量明显提高。1994年,城乡居民的粮食与副食比例分别是1∶3.71、1∶2.17。衣着也追求高档化、多样化、个性化。城乡高楼林立。仅1994年全市私人建房3832户,面积429665平方米;购买商品房面积97334平方米。据调查,城乡人均住房面积分别为11.79平方米、22.24平方米,分别是1978年的1.2倍、1.4倍。家庭耐用消费品日新月异,寻常百姓家也都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规划由撤县设市前的3.5平方公里扩大到60平方公里,已建成城区面积7平方公里,完成河下街旧城改造;新建和扩建文学路、西洋路、郑和路、南山路、进城路、西进城路等近10公里的高等级城区道路。绿化工作成绩显著,绿化面积87.24公顷,绿化覆盖率26%,通过省政府的绿化达标市的检查。侨联、裕利达、惠航、供销、邮电等处高层建筑相继落成,城乡住宅新区也相继竣工,市容更新,旧貌变新颜。
 长乐置县时已有街市。明代有街市17处,清代有街市25处。民国时期,有京果行、杉木行、百货、日用杂货、家具、药材、粮食、糕饼、水产、水果等多种行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私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国营、集体商业成为市场的主体。1958~1976年,由于“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干扰,生产受到严重挫折,物资匮乏,票证供应的商品一度达100多种;集市贸易被取缔,国营商业独家经营,产品奇缺,商贸活动窒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形成以国营商业、供销合作社商业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渠道、少环节的商品流通体制,城乡市场出现繁荣景象,集市贸易不断扩大,商品流通领域非常活跃,1988年集市贸易成交额9751万元,比1978年增加19倍。随着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逐步形成了以个体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新格局。1998年,全市社会消费零售总额21.01亿元,比1978年增长44.1倍,比1949年增长354.4倍。
 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飞速发展。长乐自古重视教育,培养出不少杰出人才。从唐至清末有进士817人、诸科91名,其中状元9人,榜眼3人,探花4人。1949年全县有初级中学3所,中心国民学校17所,保国民学校74所,私立小学4所,幼稚园1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发展教育等各项事业。1950年进行扫盲教育,大办冬学和工农职工夜校。至1959年,脱盲人数达2.1万人,脱盲率为85.9%。各类学校陆续增加。至1966年,有幼儿园105所,小学281所,普通中学6所,初级师范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学生3.5万人。业余教育也发展很快。“文化大革命”期间,教育事业受到严重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长乐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1986年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1992年长乐职业教育被定为“福州市农村超示范作用学校”。1990~1992年被评为省集资办学先进县。1978~1995年,长乐社会捐资和群众办学集资达1.67亿元,1991~1995年,共组织1830名机关干部、职工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98年,全市共有各类学校287所,其中中等专业学校1所,职业中学2所,各类学校教师5486人,在校学生13.57万人,比1978年增长85.1%。1977~1998年,为各类大中专以上院校输送新生1.56万人。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技术明显进步,取得显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86年实施第一项星火计划项目——“白番鸭和永定鸭饲养双综合利用技术开发”。至1998年共组织实施117项科研和星火项目,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推广试验工作,引进优良新品种,良种覆盖率90%。全市有137项科技成果获奖,其中获国家、省、福州市科技进步奖15次,“中华绒鳌蟹人工育苗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至1998年,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114人,比1978年增加17倍,其中高级技术职称174人。有各类科研开发和技术推广机构51个。
 长乐文化娱乐设施日臻完善,城乡人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1995年有17个乡镇办了文化站,建起200多个老人俱乐部和农村文化室、青少年之家、影剧院、歌舞厅、书店、书刊出租屋、旱冰场等文化设施。1983~1998年,全市文化设施投资累计1.8亿元,总面积19万平方米。城区建有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中心、电影院、电视转播台等。到1998年全市18个乡镇已实现有线电视光缆大联网,广播覆盖率100%。
 1949年前,长乐医药卫生事业落后,广大农村群众缺医少药,血吸虫病长期为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医疗卫生机构相继建立,防疫卫生工作成效卓著。1968年全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病。1979年后长乐投入2000多万元,新扩建镇乡卫生院及配套用房总面积4.14万平方米。1998年底,全市有各类医疗机构413个,床位1175张,比1978年增长1.4倍,卫生技术人员1259人,比1978年增长93.1%,形成了市医疗机构、镇(乡)卫生院、村卫生所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
 长乐建县以来,历尽沧桑,创业维艰,为今天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家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长乐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耕地肥沃,海域宽广。市府提出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走高产、优质、高效发展农业的路子。引进资金、技术和优良品种,改造传统农业。抓好“三水一牧”,建好“十大基地”,以及根据中共福州市委开发“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开发山海资源,建立外向型农业生产体系,拓展外海捕捞、发展淡水养殖。充分发挥省企业技术改造试点县的优势,开发具有先进水平的产品,不断改善产品和产业结构。全面发展第三产业,配合空、海港建设,重点发展交通运输、房地产、旅游、金融保险及仓储业、饮食服务业和社会福利业。在我们眼前展现出的将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生活宽裕、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高级阶段远景。
 长乐人民勤劳智慧,爱国爱乡,富于拼搏创新、艰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中创办的乡镇企业,以顽强而旺盛的生命力被誉为“草根工业”。市府提出乡镇企业实行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联合,优化企业结构,组建企业集团,以发挥规模经济优势,提高竞争能力。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和侨港台优势,做好引进嫁接,加速发展外向型企业。抓好科技开发,主攻“新、高、大”和发展优势产品和拳头产品的目标,奏出长乐农村城市化的序曲。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面对充满机遇和挑战的21世纪,长乐人民正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满怀信心,以非凡的大手笔勾画出新世纪的宏伟蓝图——以城区为轴心,依托“两港”(空港、海港),建设两线(航漳线、龙玉线),开发“三线”(峡漳线、福北线、两港线),发展“三片”(城市中心区、金漳经济片区、松江经济片区),形成三足鼎立发展格局,辐射带动全市协调发展,努力把长乐建设成闽江口经济繁荣地带战略布局。我们相信,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勤劳智慧、不畏艰难的长乐人民的奋力拼搏,在不久的将来,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集港口工业、商贸、滨海旅游城市于一体的新长乐。
 
 补:
 长乐的历史变迁(公元前494年--公元1949)
 春 秋
 周敬王二十六年(前494)
 吴灭越国,尽得越地。旧志载吴王夫差曾造船于此(指长乐六平吴航头。)。
 三 国
 吴永安三年(260)
 吴以会稽南部都尉属地设建安郡,置典船校尉,集结谪徙者在此(指长乐六平吴航头。)造船。
 
 西 晋
 泰始十年(274)
 吴帝孙皓遣会稽太守郭诞造船于此(指长乐六平吴航头。)。
 太康元年(280)
 “杏林始祖”董奉去世。
 
 南 朝
 陈太建年间(569~582)
 十三都人严光,舍宅为寺,人称长者寺;舍田为湖,人称严湖,溉王义童析闽县置新宁县,县治在敦素里平川(古槐镇),不久改名长乐县。
 圣历二年(699)
 析长乐县南部八乡置万安县(福清市)。
 上元元年(760)
 防御使董玠以原县治卑湿,移置六平吴航头。
 大历五年(770)
 方乐里人仓曹林鶠夫妇,舍田筑堤为湖,后称滨湖。
 大历年间(767~779)
 开辟陈塘港,外达海口,内会县东北诸水。
 元和九年(814)
 中国佛教南宗高僧怀海禅师圆寂。
 开成三年(838)
 林鶠举进士,为长乐县第一个进士。
 乾符四年(877)
 始建学宫于县治前。
 
 五 代
 后梁开平四年(910)
 闽王族弟王想,以银青光禄大夫摄长乐县政。
 后梁乾化元年(911)
 改长乐县为安昌县。
 后唐同光元年(923)
 恢复长乐县名。
 后唐长兴四年(933)
 王延钧称帝福州,国号大闽,改元龙启,升福州为长乐府,以闽县为长乐县,以长乐县为侯官县,以侯官县为闽兴县。
 后唐清泰二年(935)
 闽县、侯官、长乐三县均复旧名。
 后晋天福六年(941)
 改闽县为长乐县,改长乐县为安昌县。
 后晋天福七年(942)
 复为闽县、长乐县,均属长乐府。
 
 宋
 太平兴国年间(977~984)
 县令李葺倡民筑七都大塘堤以御海潮,长3.6万余步。
 雍熙二年(985)
 福州威武军改为福建路,设六州,长乐地属福州。
 治平元年(1064)
 邑人钱四娘捐资巨万至莆田木兰溪,鸠工筑陂开渠。后莆田立庙祀之。
 元祐三年(1088)
 邑人林通作《图经》,知县袁正规为之序,是长乐最早县志(今佚)。
 里人陈毅建成下橹桥。
 知县袁正规首拓南山园林。
 绍圣三年(1096)
 始建圣寿宝塔于南山,政和七年(1117)建成。
 大观元年(1107)
 八月,林摅除(除:拜官授职)同知枢密院事;闰十月,除尚书左丞。
 大观年间(1107~1110)
 屿头人林安上凿山开辟岭柄港(莲柄港),欲引马江水,因石坚未果。
 绍兴十二年(1142)
 仙山人陈诚之,状元及第,历官枢密院事。
 乾道元年(1165)
 是年至庆元六年(1200),著名理学家朱熹,因讲学及避伪学之禁,流寓龙门、二刘、三溪、江田等处,足迹几遍长乐。学生郑性之、张洽、刘砥、刘砺、黄榦等,后皆系名儒或名宦。朱且将次女嫁给黄榦。
 淳熙五年(1178)
 姚坑人姚颖状元及第。
 庆元五年(1199)
 麟墩人陈良彪中武状元。
 嘉泰三年(1203)
 邑人陈自强任右丞相。
 嘉定元年(1208)
 北湖人郑性之状元及第。
 嘉定七年(1214)
 洋屿人郑昭先签书枢密院事。
 嘉熙元年(1237)
 北湖人郑性之拜参知政事
 嘉熙二年(1238)
 东隅人赵以夫拜同知枢密院事。
 宝祐元年(1253)
 姚坑人姚勉状元及第。
 咸淳四年(1268)
 阜山人陈文龙状元及第,累迁参知政事。
 咸淳中(1272~1273)
 重新筑田砌塘,辟浚陈塘港,建陈塘斗门(今五门闸)。
 咸淳十年(1274)
 大旱,冬地震。翌年,地又大震。
 德祐元年(1275)
 东隅人陈合除同签书枢密院事。
 德祐二年(1276)
 高应松签书枢密院事。
 
 元
 至正二年(1342)
 梅花前立庄无风雨沦于海。同期连江的壶江岛露出海面。故俗谚有“沉立庄、浮壶江”。
 至正二十七年(1367)
 十一月雷雨地震。十二月又震,声如雷。
 明
 洪武三年(1370)
 七月地震,十月又震。
 洪武十四年(1381)
 三月十四日,地震。
 洪武二十六年(1393)
 县治西设长乐总铺,沙迳(沙京)等地设铺,属福州三山驿管辖。
 建文四年(1402)
 知县王遵道创建射圃于县治南山之麓。
 永乐年间(1403~1424)
 风沙填压廿四都填沙湖,后董人董万顷等捐资凿黄坑山港道,溉田数千亩。
 永乐三年(1405)
 是年至宣德八年(1433),三保太监郑和奉使西洋,驻军南山之麓,舟师累驻县西马江(永乐七年,郑和奏改马江为太平港)。
 永乐十年(1412)
 岭前人马铎状元及第。成祖两幸北京,皆留铎侍监国,曾代驾郊天。
 永乐十六年(1418)
 沙京人李骐状元及第。
 宣德六年(1431)
 郑和于南山(塔坪山)建“天妃”行宫,立《天妃灵应之记》碑。
 成化十一年(1475)
 地震,二都半占山裂。
 成化十六年(1480)
 十八都昆由里,地平突起小阜,高三四尺,人畜践之辄陷。翌年,又于其左涌起一小山,广袤五丈余。
 成化十八年(1482)
 七月大雨至八月朔,漂禾稼,坏屋宇,致半占山崩,压居民庐舍,死27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
 十月地震,有声,起自西北。
 弘治三年(1490)
 知县潘府拓地筑城,广袤仅里许,辟四门。
 改南山废寺为南山书院;改十五都显应宫后座为凤岐书院。
 弘治十六年(1503)
 正月十九夜,马江(太平港)大风覆舟,死83人。嗣后知县王涣禁民夜渡,作《马江侯潮图》,以示行船时间。
 是年,县令王涣聘邑人刘则和纂修县志,翌年完成。
 正德十二年(1517)
 春大旱,乡民再凿岭柄港,因石坚罢役。
 正德十三年(1518)
 六月十九日夜分,海潮突入,高2丈余,声震如雷,淹近海民居。
 嘉靖六年(1527)
 春,地大震。
 嘉靖二十三年(1544)
 六月中旬,磁澳海水翻,鱼虾皆毙,飓风继作,复大疫。
 十二月初二日地震。
 嘉靖三十二年(1553)
 营前陈谨状元及第。
 是年至嘉靖四十二年(1563)倭寇窜扰,焚、杀、掳、掠、奸淫等无恶不作,久者数月,短者一二天,祸及全县。载有时日者20余次。时有义民起而抗御。
 嘉靖四十年(1561)
 知县戴时望凿县城城南河,西引江潮,东接溪水,环城一带藉以为固,舟航可至东门。
 嘉靖四十一年(1562)
 四月,倭寇由营前进扰福清,沿江村落告警。总兵戚继光率军跟踪追击,尝屯兵营前。
 隆庆四年(1570)
 蒋以忠在县治西高隍巷建社学。
 隆庆六年(1572)
 蒋以忠修筑十洋街,东抵兴贤坊,西入射圃。
 万历二年(1574)
 邑人郑世威续修县志8卷。
 八月初四福建地大震。震中烈度7度,长乐6度。
 万历二十一年(1593)
 青桥人陈振龙冒生命危险将番薯种蔓从吕宋(菲律宾)巧运回乡。翌年,其子陈经伦禀请福建巡抚金学曾教民普种甘薯,济救粮荒。
 万历三十二年(1604)
 十一月初九夜,浙、直(安徽)、闽地震,震中烈度9度,长乐7~8度。
 崇祯三年(1630)
 王景熊(绰号大疤掌)武装占据大象山、大田源、象鼻山。
 崇祯九年(1636)
 巡抚沈犹龙从司空董应举议,扩建松下城。
 崇祯十四年(1641)
 知县夏允彝扩建县治城池280丈。
 是年,修县志。
 
 清
 顺治二年(1645)
 明唐王朱聿键即位福州,改元隆武。长乐在其辖下。
 顺治四年(1647)
 五月,明建国公郑彩率兵克县城,县署毁于兵燹。
 顺治五年(1648)
 正月,明监国鲁王微服至闽县至德里广明寺(在营前马头村),一宿转闽安镇。
 顺治十年(1653)
 王景熊会同王珽、陈韬诸生应鲁王,率民勇拒清复明。
 顺治十三年(1656)
 冬,文石、梅花遭清兵剿洗,民被擒者十之二,死者十之四,溺水者十之三,生者逃亡。
 是年,郑成功由闽安镇挺进营前、罗星塔,攻福州,三战三捷。
 顺治十五年(1658)
 筑江左里南岸炮台。
 康熙元年(1662)
 清朝廷为镇压东南沿海郑成功的反清势力,令濒海居民内迁。全县二十四都,唯二、三、四、五都免迁。火烧迁地两个月,惨不可言。
 康熙五十八年(1719)
 闽县县丞移驻营前。
 是年,梅花年久沙压,改城为寨。
 雍正二年(1724)
 将丁银并入田赋。
 雍正六年(1728)
 洋屿设水师旗营防海。
 雍正十三年(1735)
 闽县析光俗里一、二、三图,至德里一、二、三图,江左里二图,隶营前县丞管辖。
 乾隆二十年(1755)
 八月十六夜,彗星现于南方,明如月。
 乾隆二十六年(1761)
 知县贺世骏移南山天妃宫于县城西关外,旧址改建吴航书院。
 乾隆二十八年(1763)
 贺世骏续修县志10卷。
 嘉庆十五年(1810)
 七月初六夜,彗星如帚,自天河边射入西方,长丈余。
 嘉庆二十五年(1820)
 七月,吐泻盛行,起自西门,渐移东门,人死极众。至九月,遍南北乡,十月始息。
 道光七年(1827)
 梅花四十三姓公建六,大雪约二尺。
 八月,海潮漫入,冲坏漳港大塘,田庐尽淹。
 道光十四年(1834)
 五月、七月大水。营前一带平地水高三四尺,田庐尽没。沿海咸潮涌起10余丈,壶井棺木漂至北山,蛙、鱼、蛇、蝎,腌死不计其数。
 道光十八年(1838)
 为避免水利纠纷械斗,知县赵士昌奉宪勒碑永禁侵占福湖坂(即北湖)。
 道光二十三年(1843)
 营前设立闽海关办事处。
 咸丰元年(1851)
 正月朔,日食。
 咸丰十一年(1861)
 美国传教士2人在营前伯牙潭租赁民屋传教。
 同治一至二年(1862~1863)
 例贡石其良倡筑古县塘,塘成,海水不入。
 是年,开办厘金(税收),设局县城西门外河边,征水路百货;设卡东门前,征陆路百货。
 同治年间(1862~1874)
 创办牙税,有牙行代客交易,两抽仲资,其税款由牙行自行缴纳。
 同治二年(1863)
 正月十五日,大雪深一尺余。
 同治八年(1869)
 知县彭光藻续修成《长乐县志》20卷。
 同治十年(1871)
 开征典当税。
 光绪八年(1882)
 九月,开征炉税。
 光绪十年(1884)
 闰五月,法舰侵台湾海峡,入闽江;七月初三,炮毁福建水师。三江口水师旗营、南北岸各炮台、闽江两岸军民英勇反击。初九日,法舰撤出闽江口。
 七月十五日,翰林院编修潘炳年(三溪人)等闽籍京官联名弹劾会办海疆大臣张佩伦、船政大臣何如璋及总督何璟误国。
 十二月初二日,钦差督办福建军务大臣左宗棠至福州,闻法舰复迫梅花港,即率部出防。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同善社柯雍等筹募建胪峰书院于金峰。
 光绪二十二年(1896)
 台龙小轮船始航,泊福州大桥,驶龙门。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开办烟酒捐。
 光绪二十七年(1901)
 知县王秉箓重修漳港大塘,阔2丈6尺,长5里余,改名“新王塘”。
 光绪二十八年(1902)
 开办贾税;同年征收铺户租金,随粮捐和附加捐。
 是年,英国在营前港口大坞强行围地20余亩,修建亚细亚煤油公司福州囤油仓库。
 光绪三十年(1904)
 创办吴航高等小学、胪峰高等小学和梅花私立若性高等小学校。
 是年,成立长乐邮政代办所。
 光绪三十三年(1907)
 美国美孚煤油公司以“最惠国”身份在营前江口右岸强购田地40余亩建美孚油库。
 宣统元年(1909)
 “万安”号小轮船始航福州,泊县城河阳港。
 八月初二,飓风为灾,毁坏庐舍,沉船只甚多。
 宣统二年(1910)
 县设警察教练所。
 县商会成立。
 宣统三年(1911)
 十月,成立县保安会,维持地方秩序,宣传剪发,破除迷信。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
 中华民国成立。福建设东、西、南、北4路道,长乐属东路道,县衙改称县公署。
 县分区选举参、众两院议员及省议员。
 县农会成立。
 创办首占、鹏上、江山、富阳、珠江、岱南、文峰等7所初等小学校。
 民国2年
 营前县丞改县佐。
 在射圃崎设县蚕桑学校。
 民国3年
 6月,创办县立第一女子国民学校。
 是年,辟浚东、西湖及陈塘港,通航小驳船。
 是年,成立县商会。
 民国4年
 阜山乡创办公立国民学校。
 是年,成立县商事公断处。
 民国5年
 在东渡、福湖、竹田等乡创办国民学校。
 民国6年
 4月,县知事孟昭涵延李驹主纂县志,历18个月而成。
 民国7年
 农历七月三十夜至翌日,台风、暴雨,又逢大潮,冲溃百余里海堤,沿海村庄尽成泽国,稻田被淹14万亩,漂屋2万多间,灾民6万人,死269人,丁壮流亡8000余人。洪灾之后,前安徽省省长李兆珍(沙京人)和京剧名演员梅兰芳分别在天津卖字、上海义演,募款汇长乐赈灾。
 秋,霍乱流行,死亡391人。
 民国8年
 5月,受“五四”运动影响,吴航学生开展民众反帝运动,抵制日货,提倡国货。
 民国9年
 县乙种商业学校在县西城隍庙开办,至民国12年停办。
 民国10年
 7月初,旅榕长乐学生,返乡开展“抵制日货,打倒奸商”运动。以罚没款创办毛巾厂,并勒“请用国货”石碑4块,分立岭口、下橹桥和北山等地。
 民国12年
 夏、秋,大旱,早稻歉收,饥民夺食,地方不靖。
 秋,在县城南山张氏宗祠创办平民小学。
 是年,国民党海军陆战队旅长杨砥中在长乐以测量土地为名勒收田亩捐。
 民国13年
 国民党海军陆战队勒民种烟苗收捐,硋窑村民韩梅香挺身抗捐被杀,引起民愤,虽屡经申诉,却冤沉血海。
 国民党海军陆战队藉口清乡,在县派驻重兵。
 侨商林祖密集资开发莲柄港,聘美商测量,被海军阻止中辍。
 民国14年
 夏、秋,霍乱盛行。
 民国15年
 6月,县中医师公会成立。
 是年,国民党海军陆战队团长唐岱鋆,占用吴航校舍,勒令迁移塔坪山。
 是年,马尾海军船政局局长陈兆锵等集资开办莲柄港溉田局,雇用上海工程队兴建莲柄港溉田水利工程。
 民国16年
 6月,中共党员郑雄冠(即郑乃之)等人在玉田一带发动民众开展反“金库券”斗争。
 是年,县知事改称县长。
 是年,设县司法公署。
 民国17年
 2月,中共福州市委派遣江木煊、郑乃之等到玉田地区开展革命活动,建立长乐县第一个党小组,随后成立玉田、桃源两个中共党支部。
 3月5日,营前模范村成立。
 6~7月,中共福州市委在桃源村开办农民干部训练班,发动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
 是年,在鹤上觑天洋设农事试验场。
 是年,国民党长乐县党部筹备处成立。
 民国18年
 莲柄港溉田水利工程完成,海军在农村勒收水费。
 民国19年
 郑和下西洋所立《天妃灵应之记》碑在南山天妃宫遗址发掘重现。
 民国20年
 秋,海军溉田局苛征水费,酿成“十三乡事变”,千余农民怒毁溉田局,攻进县府,软禁县长,自推新县长。翌年2月6日,十三乡民团内讧分裂,海军陆战队枪杀民团首领后乘机攻入壶井、旒峰、演屿,焚烧民房千余间,十三乡农民反抗溉田局斗争失败。
 秋,在县城溪下祠创办吴航初级中学,至民国23年8月停办。
 是年,格致男校、陶媛女校合并为私立培青初级中学,同时附设小学。
 民国21年
 秋,创办长乐甲种商业学校,民国24年停办。
 民国22年
 3月,营前模范农村改为闽侯第十三区,就地置区公所。
 12月13日,“福建人民革命政府”设置闽海、延建、兴泉、龙汀4省,长乐属闽海省。
 民国23年
 实施《县自治法》,规定县、乡镇和闾邻3级。县府所在地划分若干区,与乡镇同级。5月,实行保甲制度,10户为甲,10甲为保,10保以上为镇。
 夏,创办妇女职业班,后改为妇女职业学校,民国27年停办。
 7月,闽省置10个行政督察区,长乐县为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管辖长乐、闽侯、连江、福清、平潭、永泰、罗源等县。
 9月,闽侯县十三区的六里(光俗、高详、至德、绍惠、钦仁、江左)划归长乐,充实长乐第七区,区公所设营前。省府委员陈煌琳实地勘界并立碑太岁坑(今黄石村)。
 民国24年
 1月,拆县府至西关街道两旁民房以拓宽道路,建河滨、塔山和吴航3个公园及县苗圃。
 2月,罗源人施仇求首创长乐县新安电灯厂。
 5月,修筑营前至城关8.8公里公路。
 5月,长乐第一家私营汽车行——三星汽车行成立。
 10月,营前街大火,延烧百余户。
 是年,省建设厅兴复莲柄港溉田局。
 是年,县设县民众教育馆。
 是年,县设4个行政区:一区鹤上,二区江田,三区金峰,四区营前。
 民国25年
 3月,省建设厅架设长乐、营前、峡兜电话线。
 8月,成立省银行长乐办事处以代理县金库。
 是年,普设保国民学校和区中心小学。
 民国26年
 6月1日,施仇求等创办县长途汽车公司,县城、金峰出现四轮车营运。
 民国27年
 春,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授意项南在县成立明天剧咏团,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8月,中共长乐工委成立。
 是年,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由长乐移驻闽侯。
 民国28年
 2~3月,营前街屡遭日军飞机轰炸,美孚和亚细亚油库被炸。
 6月17日至9月15日,日军飞机数度轰炸松下港,毁店屋36间、仓库百余间,死5人,伤多人。
 是年,县爱国青年组织抗日志愿军,翌年正月开赴广东前线。
 是年,县各地普设抗敌后援会。
 民国29年
 9月,中共福(清)长(乐)平(潭)县委成立,隶属中共福清中心县委。
 10月17日,县成立合作指导员办事处。
 民国30年
 4月19日上午5时,日军2000余人犯县境,一由漳港仙岐登陆,一由松下牛头湾登陆。县长张灿携印潜逃。县境沦陷。
 5月,陈亨源率部与刘润世会合,成立长乐抗日游击总队。
 8月4日傍晚,琅尾港伏击战,击毙日军马营地区守备司令中岛中佐等42人。长乐抗日游击总队受到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中共福建省委嘉奖。
 9月3日,日军退出闽海??城。据统计,县首次沦陷时被日军残害死320人,伤220人,毁屋2291间。
 10月,中共闽中特委机关迁罗都乡,建立罗都警卫队承担特委机关警卫任务。
 12月,中共闽中特委机关转移到南阳村。
 民国31年
 1月,营前火灾,焚屋数十家。
 2月,在玉田乡创办县立初级中学,民国33年8月迁县城龙台郑氏宗祠。
 4月,因发生“江田事件”,党组织暴露,中共闽中特委机关和武装力量撤出南阳。
 6月,为阻击日军,开始破坏公路桥梁。
 民国32年
 3月,县妇女运动委员会成立。
 4月29日,国民党县党部成立。
 春夏之间,严重亢旱,稻田受灾2.3万亩。
 11月,县卫生院院长黄德铤发明“黄氏抗疟草”,获国家发明专利。
 民国33年
 5~6月,县内鼠疫、霍乱、回归热、脑膜炎流行,死亡180人,占患者60%。
 7月10日,设立县临时参议会。
 8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从永泰官烈迁到江田南阳村。
 10月5日,日军从洋屿登陆,长乐再次沦陷。
 11月,日军围攻上丁、马台、溪湄、霞亭(下丁)等地,抢夺物资,杀害200余人。
 是年,县府撤往福清县西林村。
 民国34年
 春,中共福建省委在南阳开办学习班,发展党员。
 5月18日,县境重光。翌日,县府从上丁迁回县城。
 6月,县国民党保安团主力“围剿”江田南阳,疯狂镇压革命根据地。
 7月31日,县警察队警长因催捐枪杀泮野保长林文镇,四林村集众数百人上县请愿,致凶手依法收押。
 9月3日,长乐海外华侨公会成立。
 秋,私立德成初级中学在金峰镇创办。
 民国35年
 1月1日,县参议会成立。
 6月,中共闽中特委在玉田山云居里召开会议,决定改组福清中心县委,分别成立福长平、福长林、福平3个工委。
 9月,海啸,塌屋104间,死亡135人,晚稻歉收五六成,省府拨国币50万元赈灾。
 民国36年
 3月,在玉田龙卷墓召开闽中县级以上干部会议,决定在福清龙田发动武装暴动。
 3~4月,国民党省保安团“围剿”龙卷墓、七社、南阳、江田、首祉、玉田等地,大肆清乡。
 5月9日,中共福长平工委书记陈亨光被捕,于10月间被杀害。
 11月1日,县法院成立。
 是年,县举行首届国民代表选举。
 民国37年
 1月,中共福长闽地委改组为福长林中心县委(隶属闽中地委),迁址长乐县城关。
 3月,县“戡乱建国动员委员会”成立。
 6月,中共长乐县游击支队成立。
 9月,金圆券在县内开始流通。300万元法币折合金圆券1元。
 民国38年(1949年)
 1月,金圆券连连贬值,物价暴涨不已,市面以米谷交易,县公教人员配给大米。
 2月,成立中共长乐县委。
 3月,长乐游击支队袭击旒漳、松江两个镇公所。
 3月17日,中共游击队与县府自卫队在三溪村附近发生遭遇战,毙国民党中队长及分队长、士兵等20余人,俘虏20多人,缴获枪械20多枝。
 3月18日,中共福长林中心县委组织部正副部长陈大鹍、林波在县城被捕,翌日被活埋。
 8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9军与闽中游击队联合解放长乐县境。
 8月29日,随同解放军南下的长江支队第四大队一中队一行74人到县参与组建新政权。
 9月2日,县公安局成立。
 9月4日,新的中共长乐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成立。
 9月,县人民政府接管旧县府机构,对167名旧人员分别予以留用、转业、遣散。
 9月,废除保甲制度,县设1个镇(城关镇)、5个行政区(鹤上、江田、金峰、营前、玉田),分别成立镇人民政府和区公所。
 9月,开展反恶霸、反特务、剿灭土匪和清毒等工作。年内破获21个反革命组织,逮捕“反共救国军”军长何俊,缴获一批枪支弹药。
 9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长乐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9月,中国人民银行长乐县办事处成立。
 1949年8月16日解放。1950年属闽侯专区,1956年改属福安专区,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1971年闽侯专区改称莆田地区),1983年划归福州市。
 1994年2月18日撤销长乐县,设立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