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县行政地图

巴彦县概述

基本概况

巴彦县面积3138平方千米。总人口70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巴彦镇,邮编:151800。代码:230126。区号:0451。拼音:Bayan Xian。

巴彦县是哈尔滨市所辖近郊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嫩平原腹地,松花江中游北岸,地处哈尔滨、绥化两市"一小时经济圈”内。全县幅员面积3137.7平方公里,辖丑10镇8乡、116个行政村,总人口68.73万。

行政区划

巴彦县辖10个镇、8个乡:巴彦镇、兴隆镇、西集镇、洼兴镇、龙泉镇、巴彦港镇、龙庙镇、万发镇、天增镇、黑山镇、松花江乡、富江乡、华山乡、丰乐乡、德祥乡、红光乡、山后乡、镇东乡。境内有:兴隆林业局。

历史沿革

巴彦,原称巴彦苏苏。巴彦,满语谓“富贵”;苏苏,满语谓“故乡”,会译即“富贵的故乡”。早在周秦之际,本处就为隶慎属地,以后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少数民族在这里过着游牧生活。19世纪中叶,随着黑龙江土地的大量开发,清咸丰九年(1859年)始招民兴垦,设治城为中兴镇(即今天巴彦镇)。清周治元年(1862年)设呼兰厅管理此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十二月设呼兰厅为府,移治呼兰城,改呼兰厅为巴彦州。1932年日本帝国主义入侵,巴彦沦陷,4月5日改为巴彦县公署,隶属为黑龙江省公署,为甲等县。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于9月成立巴彦县民主联合政府,11月成立巴彦县人民政府,初由滨江省直辖。1946年1月为松江省哈北专员公署,1947年哈北专员公署撤消,由松江省直辖。1954年8月,松江省并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黑龙江省直辖县。1955年3月改巴彦县人民政府为巴彦县人民委员会。1956年3月设绥化专员公署,巴彦县为其所辖。1960年4月划归哈尔滨市,1965年6月成立松花江地区专员公署,本县为其所辖。1996年3月松花江专署与哈尔滨市合并,巴彦县又划归哈尔滨市管辖。

自然地理

巴彦县地处祖国的北疆,黑龙江省中部偏南,松花江中游北岸,松嫩平原东部的边缘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 ″、北纬45°54′28″~46°40′18″,之间。县之四邻南靠松花江与宾县为一水之隔,西依漂河与呼兰县为邻,北枕泥河与绥化市、庆安县交界,东接骆驼砬子山及黄泥河与木兰县划疆而治。县境内 南北最大间距85公里,东西跨度最宽75.4公里,边界周长338公里。总幅员面积3137.7平方公里。县境距省会哈尔滨市97公里,是哈尔滨市郊区县。

巴彦县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平原占总面积的2/3,山区、水域及其他土地占1/3。境内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沃野千里,素有“三山一水六分田”之称。县境总的地势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形成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的趋势,地理形状是北宽南窄呈“楔形”。海拔最高564.3米,最低110米。县境内有大小山峰29座、河流14条。

巴彦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春季多风少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适度,天高气爽;冬季岁月漫长,少雪寒冷。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9℃。1月平均气温-20.9℃,7月平均气温22.4℃;年平均日照占总时数的46.9%。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年辐射总量为44×108焦耳/m²左右,农作物生产季节辐射总量占全年55~60%;累计平均降水量582.2毫米(1960年),最小372.5毫米(1954年);全年无霜期一般在115-135天之间,最长的151天(1978年),最短112天(1966年)。

交通运输

巴彦县交通以公路为主,铁路、航运为辅,县内南北最大运距85公里,东西最宽运距75.4公里。滨北铁路穿越县境北部, 哈肇省级干线公路横贯东西,哈绥高速公路途经县境西北部,松花江航运经过南部乡镇,通乡公路、通村公路密集,“三纵 四横”成环状,形成了铁路、干线公路连国内,支线公路连城乡,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近几年,县政府不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先后对100多公里通乡公路进行了改造.铺装了白色路面,哈肇公路的改建也将在2005年完成。同时,客、货运输能力迅速提高,条件不断改善,货物运输十分便利,服务热情周到。截止2004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700余公里,货运总量达l8698万吨,客运总量达15168万人次。